学校网站 ENGLISH 旧版回顾

志愿者服务峰会,不断刷新岗位纪录之最!

北京青年微信公众号 2018年09月06日 报道 浏览次数:

在2018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各种各样的服务岗位对志愿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迎难而上,快速适应,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迅速调整自己的工作节奏和工作方法。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大方的姿态、奉献的精神和专业的服务,发挥青年力量,发扬志愿精神,不断刷新着岗位“最”纪录。

步行里程最长——组员单日步数累计近40000步

新闻中心城市采访组志愿者有22名同学,他们每天从早到晚随记者团奔波于北京各处,配合工作人员组织引导,服务中外媒体记者,确保他们顺利完成采访任务。

城市采访是由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新闻中心与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为注册记者安排的系列活动,围绕北京市旧容新貌、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主题设计了十条不同的采访路线。活动从8月29日持续到9月2日,志愿者们需要在五天内,完成十条采访路线的服务和出行保障工作。    

这22名同学被分为3个组,每个组负责3到4条路线,分别前往5个科技制造企业单位、5个文化魅力展示单位、2个城市特色建筑景点。以其中的一个小组为例,在他们所负责的四天活动中,组员单日步数累计近40000步。该组6名志愿者四天来一共行走了285912步,以成年人平均步长为0.6米来算,行走长度达到约172公里。

志愿者在为外宾介绍沿途景点 摄影/董祎婧

单次注册人数最多——完成56名外宾注册

9月1日,是新生报到的日子,也是在校生返校上课的日子,而对于首都体育学院的志愿者张琳敏来说,这是她在注册中心上岗的第六天。她负责的前台注册工作至关重要,是中外方联络员为参会人员办理证件必须通过的一道程序。每到午餐时间,张琳敏总是来不及用餐,这已是几天来的工作常态。注册高峰期,她配合代表团的中方联络员一次性完成了56名外宾的注册。同组志愿者都开玩笑说:“你要成为业绩第一了!”    

虽然现在对工作早已驾轻就熟,但在正式上岗前,张琳敏可是顾虑重重。“我总担心与外宾交流时会遇到困难,而事实证明,在服务过程中我不仅能准确理解他们的注册需求,甚至能自如地交谈。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提升。”张琳敏说。    

前台注册区任务繁重,需要志愿者格外耐心细致,避免信息出现错误。“一旦出现注册信息错误,需要通过后台进行修改,这就徒增了工作量。”每次提交信息之前,张琳敏都会多次提醒、检查信息有没有错填漏填。

工作时间最晚——从23点坚守至次日8点

机场抵离跟车岗位的工作职责是要把客人从机场接到相应的酒店并安排入住。与白班相比,夜班的同学们则会更加辛苦。夜深人静时,他们要从晚上11点一直坚守到早上8点,可以说是志愿者群体中的“夜行者”。 

中国农业大学志愿者封煜亮就是一名机场抵离跟车夜班志愿者。他跟他的小组成员要在晚上随时待命,等候客人的到来。“有一天晚上我们正准备休息,突然房间电话响了,怕外宾等待时间太久,在室友接电话的同时,我已经穿好衣服准备出发了。”    

这次封煜亮迎接的外宾是一位来自南非的女士。刚到中国,她对一切都很好奇,一上车她就很热情地与封煜亮攀谈。“我跟她解释我姓名的含义,介绍我的山东老家,还介绍了哪里可以兑换现金,哪里可以购物,并告诉她到酒店之后会有相应的志愿者来为她提供这些帮助。”   

夜间行车,气温偏低。外宾说了几句英文,语速有些快,也许是口音的缘故,封煜亮一开始并未理解她的意思。“我刚想再询问一遍,就发现她双臂交叉在胸前,回想起她刚才说的话,我猜到大概是说空调温度太低。再次跟她交流确认后,我请司机调高了温度。虽然语言沟通未必总能心领神会,但是用心去体会、去感受,我想这才是沟通的关键!”    

把外宾安全地送到酒店后,封煜亮才跟随司机返回。夜班志愿者因为时刻准备接待外宾,睡觉也睡不踏实,“我做的梦也都是接机的场景,有时候还梦到我接客人迟到了。一觉醒来,我都有点分不清梦境和现实了。”

前台注册区志愿者帮助中方联络员注册 摄影/郭钊瑜

岗位体验最多——感受志愿服务魅力

在志愿者群体中还有这样一个岗位,他们没有固定的工作地点和服务时间,更没有既定的工作流程,总是行走于各个岗位之间,挖掘最新鲜的志愿者故事。要是遇上其他志愿者需要帮忙的,他们还会出手相助、及时补台,这便是新闻中心宣传报道组志愿者。    

为了第一时间记录志愿者们服务会议的点点滴滴,新闻报道组的同学每时每刻穿梭于各个岗位进行抓拍采访,随时捕捉志愿服务的精彩瞬间,全面展示北京志愿者的精神风貌,通过媒体宣传,在全社会引领志愿服务新风尚。  

志愿者们都是来自新闻报道相关专业,不仅业务精湛,更是志愿服务的“多面手”。来自北京大学的志愿者张禾在城市采访组收集新闻素材时,遇到一位国内记者想要采访同行的非洲记者,张禾便主动承担了沟通翻译工作。中国传媒大学的志愿者刘大炜说:“我在媒体取证中心采访时,正好赶上证件发放高峰期,看到岗位上的同学都忙不过来了,我就立刻放下相机,在库房及前台间往返帮助运送物资。”

新闻报道组的志愿者们穿梭于各个会场酒店之间,也会帮忙发放物资、解答外宾疑问、客串翻译、将迷路的非洲记者送回驻地……这样的事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虽然工作的不确定性让他们基本上在连轴转,但是能在这样盛大的国际会议中亲身体验各个岗位小伙伴们的辛劳与收获,用笔记录一件件平凡而感人的事迹,用照片定格一幕幕真实而难忘的瞬间,在他们看来是一种无比的幸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王薇  通讯员  郭钊瑜

北京青年微信公众号2018年9月4日报道

注:北京青年微信公众号是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面向广大青年的微信工作平台。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更多
标签: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