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旧版回顾

2018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中非合作吹响新号角

中国青年报 2018年09月04日 报道 浏览次数:

原文副标题:实施“八大行动” 共享合作成果 惠及中非26亿人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小茹

3年前,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非洲人民宣布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出中国与非洲共同实施“十大合作计划”;3年后,在北京峰会开幕式上,习主席不仅交出了一份令中非人民满意的答卷,还再次向非洲大陆作出新的承诺——未来3年和今后一段时间重点实施“八大行动”,中方承诺再向非洲提供600亿美元资金支持,携手打造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惠及中非26亿人民。

这是一份令非洲人民振奋的新承诺,也吹响了中非合作的新号角。对于这份沉甸甸的新承诺书,习主席说:“凡是答应非洲兄弟的事,就会尽心尽力办好。”

民生福祉是合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9月3日,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习主席提出中国愿与非洲携手打造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强调“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中非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不仅解答了中非未来将要建设怎样更紧密的命运共同体,还为未来3年中非合作指明了更清晰的路径。

未来3年和今后一段时间中非将要重点实施“八大行动”,包括实施产业促进行动、实施设施联通行动、实施贸易便利行动、实施绿色发展行动、实施能力建设行动、实施健康卫生行动、实施人文交流行动以及实施和平安全行动。

最引人关注的是,中方宣布再向非洲提供600亿美元以支持“八大行动”顺利实施。这其中,既有来自政府的150亿美元援助与贷款,也有金融机构的350亿美元信贷资金额度与专项资金,还有来自企业的100亿美元以上的投融资。

 “这6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支持非洲发展,帮助非洲人民的决心和保障。”乌干达总统府顾问伊凡·丹尼斯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说,“非洲国家羡慕中国的发展,我们也希望有你们这样的公路、铁路,这样的城市和生活。非洲国家希望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毫无疑问,这600亿美元的新承诺让我们看到了实现梦想的新机遇。”

同样备感振奋的还有非洲的华商们。9月3日下午,东部非洲中国总商会副主席、肯尼亚中华总商会会长卓武作为肯尼亚工商界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内聆听了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会后他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直言:“太振奋了!习主席提出的‘八大行动’释放了中国政府愿意与非洲国家和人民共享中国改革开放的红利,愿意与非洲人民构建更紧密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强烈信号。”

卓武说,作为一名“非漂”华商,他切身感受到了中国在2015年约翰内斯堡峰会提出的“十大合作计划”结出的丰硕成果。他说:“相信‘八大行动’将给中国和非洲各国的经贸、产能、基建、投资、人才交流等领域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相信在非华商也大有可为。”

合作成果让人民看得见、摸得着

与丹尼斯关注建设资金、卓武关注经贸机遇不同,中国农业大学南南农业合作学院院长、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李小云更关注农业与减贫。

贫困是动荡、恐怖的根源,减贫是中非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使命。当前,非洲还有近4亿贫困人口,面临实现减贫发展的紧迫任务。习主席在主旨演讲中强调,“中非合作要给中非人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和实惠”。“中国将为非洲减贫发展、就业创收、安居乐业作出新的更大的努力”。对此,李小云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说:“这是急非洲之所急,想非洲之所想。”

自2012年起,李小云就作为中国援非农业技术专家在坦桑尼亚指导实施“千户万亩玉米增产示范工程”。2016年,当他们来到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瓦辛巴村时,因病家徒四壁的村民阿达姆要求成为首批示范户,期望中国技术能改善一家人的生活。一年后,阿达姆梦想成真:原本每英亩收4~7袋玉米的地,采用中国农业技术后,能收11~12袋,多的时候能收到16袋。

从最初的一户试种“中国玉米”,到吸引十户、百户加入,从亩产100多斤增加到300多斤,李小云和他的同事用中国农业技术说话,在几个村子里掀起了“中国技术热”。

李小云对记者说,非洲绝大部分国家目前仍是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的社会,农业技术水平不高,这是中非进行减贫惠民合作的前提。“以坦桑尼亚为例,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减贫还要回到农业上来找出路。”李小云根据自己的实践总结说,“以节约的成本、简单的农业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力,是当前非洲老百姓最需要,也是最有效、最有可能帮助他们减贫的办法。”

事实上,像坦桑尼亚瓦辛巴村这样的中国农业技术示范点在非洲还有许多。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许镜湖表示,从马拉维的棉花项目,到莫桑比克的水稻项目,再到南非的蘑菇项目,许多中非合作开展的民生工程,都收效良好。许镜湖说:“这些项目惠及非洲百姓、民生,看起来小,解决的问题却一点不小。”

9月3日下午,习主席再次向参加北京峰会的非洲领导人们承诺,中方支持非洲在2030年前基本实现粮食安全,未来将在非洲实施50个农业援助项目,向非洲受灾国家提供10亿元人民币紧急人道主义粮食援助,向非洲派遣500名高级农业专家,培养当地青年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和农民致富带头人。

“我们需要更多的路、更多的桥”

在中国,“要致富先修路”是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形成的一个全民共识,如今这句话也传遍了非洲大陆。

“我们需要更多的路、更多的桥,我们也想要埃塞俄比亚那样的电气化铁路。”乌干达总统府顾问伊凡·丹尼斯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乌干达国民的总体教育水平处于非洲国家前列,但经济发展仍很缓慢,其中一个关键制约因素就是基础设施太落后。他无奈地说:“我们现在还没办法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缺资金、缺技术也缺人才。这种情况也是很多非洲国家面临的发展困境。”

在丹尼斯看来,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切的基础。他说:“有桥有路尤其是现代高速铁路,交通运输条件才有可能得到实质改善,这之后也才有可能吸引来更多工业园、制造业和投资,经贸活动才能够活跃起来。”丹尼斯特别注意到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提到了“实施设施联通行动”、中国决定与非洲联盟启动编制《中非基础设施合作规划》,“这对我们乌干达来说是一个不容错失的机会”。

同样密切关注中非基础设施合作的还有《安哥拉日报》记者桑托·泽维尔。已是第三次来中国采访的他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基建投资是我们最关注的议题,而如何让这些投资真正惠及老百姓更是关键中的关键。”

泽维尔建议,中国政府或企业在向非洲各国政府提供基建项目援助或投融资时,应当明确要求所在国政府增加项目或投资的透明度,确保让“中国的援助款或优惠贷款真正用到非洲当地老百姓身上”。

本报北京9月3日电

《中国青年报》2018年9月4日第1版报道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更多
标签: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