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联合国项目 打造秸秆综合利用“青岛莱西模式”
会议现场 (来源:青岛市农业农村局)
信网10月26日讯(通讯员 张杰 冯志 记者 郑倩楠) 10月25日下午,联合国亚太地区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成果分享国际会议在青岛莱西市召开,亚太地区30余个国家的200多名农业专家学者通过线上方式参加会议,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项目官员、中国农业大学专家,青岛市农业农村局、莱西市有关领导参加会议,青岛市50余名农机合作社社长、作业机手及农户代表观摩现场演示。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十分宝贵的资源,秸秆高效利用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以及农业经济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目前,世界各国都加快了秸秆高效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广。
“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是我机构的旗舰项目之一,通过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进行试点项目,总结一套行之有效而又可持续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中国试点项目的地点选在莱西市。该项目从2019年试点开始已经执行三年,取得非常良好的效果。”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会议现场,中国、印度、老挝、泰国的相关专家分别就秸秆综合利用良好做法与经验进行了交流分享。在秸秆综合利用现场展示环节,中国农业大学专家讲解了秸秆饲料化、能源化、肥料化、基料化、工业化等“五化”利用模式并介绍了相关工程案例,在青岛志涛农机专业合作社观摩了秸秆收获、青贮发酵、饲料制备与投喂、牛粪与沼渣沼液还田等流程,深松整地机、玉米收割机、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秸秆灭茬还田机、粪肥还田抛洒车等12台(套)大型农机具在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田地进行了耕作展示。
据介绍,中国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落户青岛莱西已有三年。三年来,莱西市以秸秆综合利用市场化、产业化为主线,以秸秆“五化”利用为主攻方向,积极寻求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和新方式,初步解答了秸秆综合利用“怎么用”“怎么做”“怎么推”等关键性问题,探索出了一条绿色循环发展的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新路。
其中,推进秸秆能源化利用,引入青岛琦泉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建成生物质秸秆发电企业,推广生物质秸秆颗粒锅炉,初步形成了“收储+生产+使用+销售”的产业体系,年可处理秸秆6000吨。推进秸秆肥料化利用,与中国农业大学研究推广秸秆过腹还田保护性耕作模式,通过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和托管等项目带动,推广玉米秸秆还田50余万亩,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比例基本达到100%。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利用省农科院秸秆菌剂发酵配方技术,加大对秸秆的青贮、氨化和黄贮力度,促进秸秆过腹增值,今年以来,青岛市开展玉米秸秆青贮16.41万吨,养殖场户收贮面积达6.56万亩。推进秸秆基料化利用,依托食用菌产业,在院上镇、河头店镇和沽河街道等地大力发展草腐菌品种探索使用弃农作物秸秆种植草腐菌、大球盖菌品种,年可消化废弃农作物秸秆4000余吨。推进秸秆工业化利用,探索秸秆作为木业、造纸业、工艺品加工等产业项目的辅助添加材料,为木家居产业提供替代原料。并计划招引生产可降解秸秆餐具、方便袋项目,不断延长产业链条。
同时,以秸秆多元化利用为牵引,多途径寻求秸秆综合利用新,探索新机具、新技术、新模式,通过对青贮、秸秆还田、秸秆打捆机械和秸秆利用作业环节进行补贴扶持,最大限度拉长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条,推动环境、经济、社会效益有机融合。
2019年-2020年,亚太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现场演示会均在莱西市召开,莱西市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在亚太30余个国家得到积极推广,为亚太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青岛莱西模式”。
据悉,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是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的区域机构,通过促进可持续农业机械化发展,增加农业产出、改善农村生计并减少贫困,以提高亚太区域的适应力、包容性和可持续性。
针对现有秸秆利用存在的问题,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于2016年在越南河内举办了该中心第四届亚太可持续农业机械化论坛,用以探索可持续农业机械化如何在亚太地区推动气候友好型农业的发展。基于此,2017年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在尼泊尔加德满都举办了亚太秸秆综合利用研讨会,并决定在中国、印度和越南实施“亚太地区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项目旨在确定、示范和推广适合当地情况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包括秸秆的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等循环利用模式。此项目现已逐步推广到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和尼泊尔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