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中国农业大学作物育种海南基地负责人刘波:选育高产优质新品种 打造种业“中国芯”

南国都市报 2022年10月24日 报道 浏览次数:

这是国家南繁生物育种专区一期项目(2021年11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0月23日讯(记者 利声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让我心潮澎湃,信心满怀!”正在三亚玉米地里忙碌的中国农业大学作物育种海南基地负责人刘波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下一步育种工作指明方向,增强了工作动力和信心。

粮食安全的基础在种业,种业是农业的“芯片”。转眼间,刘波在三亚从事玉米育种已有20年。“三亚地理位置优越,是开展南繁育种不可多得的宝地。”2002年,从刘波踏上三亚南繁的第一天开始,他的南繁育种路便开始了。2008年,刘波告别北京、海南两头跑的“候鸟式”育种生涯,常驻海南进行南繁育种。

20年来,刘波目睹了老一辈南繁人长年扎根田间,也见证了南繁基地从茅草屋到公寓楼房、从坑洼土路到平坦水泥路、从一片荒地到标准的晾晒场,从单纯繁育加代到生物育种。“如今,随着南繁硅谷建设的推进,南繁科研人员正源源不断吸收更先进的理念,配置更先进的设备,收获更先进的科研素材。”刘波说。

刘波说,南繁育种是一项非常艰苦的体力、脑力工作。白天,他们或头顶烈日下田,或迎着风雨前进,一待就是几个小时;晚上,要么下田观察,要么在灯下对着材料研究、琢磨。

秋天,对于南繁育种来说,既是收获季又是播种季。此时,四五月从海南带回去的水稻、玉米等育种材料,经过播种,已到收获季。而在海南,新的播种季又开始了,北方刚收获材料,新的繁育加代陆续下地。

在三亚市崖州区中国农业大学作物育种海南基地,刘波带着科研人员又开始玉米繁育新一季忙碌。“如今,南繁育种已由之前的季节性加代繁育向常年科研育种转变。”刘波说,“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为一名育种科研人员,我将继续扎根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将栽培学、遗传学等运用于植物遗传育种服务,选育出高产、优质的新品种,突破种业‘卡脖子’问题,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南国都市报》2022年10月24日13版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