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旧版回顾

“非洲农业现代化要靠自己”

中国科学报 2018年08月30日 报道 浏览次数:

本报记者 王方

“非洲农业潜力巨大,非洲可以养活世界。”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南南合作学院院长、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李小云在非洲农业发展潜力及中非农业合作建议报告发布会上表示。

记者从会上获悉,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南南合作学院、人文与发展学院参考国际上现有的一系列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数据,形成了介绍非洲农业发展的现状、挑战与发展潜力的报告,同时探讨在中非合作框架下,就中国如何协助非洲实现农业增长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非洲农业现状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农业南南农业合作学院教授武晋表示,农业在非洲的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虽然也呈现下降趋势,但仍然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南亚地区国家基本持平,一些国家超过了30%。

在过去几十年中,非洲呈现出发展势头,但经济社会转型仍然十分缓慢。农业是非洲大多数国家就业的主要部门,农业就业比重在60%左右,远高于全球其他区域。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非洲农产品出口的份额高、波动大。

报告显示,非洲农业呈现增长状态,但农业增速仅仅略高于人口增长速度;非洲人均农业增加值从1995年的不到200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271美元;非洲农业自身发展不能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非洲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粮食进口依赖程度高,一些国家达到了30%~40%。饥饿人口数量占到20%~25%,全球一半以上的粮食援助流向非洲。”武晋说。

非洲似乎走向了一个困局:一方面,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丰富;另一方面,非洲的土地生产力和劳动生产力都极为低下。非洲农业自然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养活非洲人口,造成了非洲偏高的贫困发生率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现象。

“三大资源条件决定了非洲农业可以养活自己,也可以养活世界。但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非洲农业生产成本、商品化成本太高,基础设施投入欠账太多,导致非洲农产品产量低、价格高,物流成本也高。”李小云说。

在他看来,对非洲来说,更需要在生产方式上和基础设施上做更多的投入。比如坦桑尼亚,良种、化肥和灌溉等农业生产投入的严重不足是其农业生产率不高的重要原因。此外,大部分农户的耕作制度粗放,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和投入。

2011年,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和中国农业大学开始在坦桑尼亚开展中国农业技术试验示范项目。他们在莫罗戈罗省佩雅佩雅村和瓦辛巴村进行了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并取得显著成效。但李小云也表示,“非洲农业现代化要靠自己。”

中国能为非洲做什么

中非农业合作开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已有60多年的历史,中国对非一直进行着农业技术体系和发展经验的平行分享。

通过援建农场、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派遣农业技术专家到非洲,邀请非洲专家来华参加农业培训,开展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比尔·盖茨基金会等不同机构在农业领域的三方合作,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于非洲农业,推动非洲农业产业园区的发展等多种方式,将中非农业合作列为中非合作的十大计划之一等,中国一直致力于为解决非洲的粮食安全问题和贫困问题贡献解决方案。

“我们很难给非洲提出一个具体的政策建议。就像中国一样,要他们自主决定,但是我们可以帮助非洲自主地选择一个更好的政策。”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陈志钢表示,非洲也希望从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中抓住一个切入点。

李小云指出,中非关系由兄弟关系向朋友+伙伴关系以及中非关系由浅入深地发生转变。农业农村部国际司副司长唐盛尧认为,政府客观的引导、科技方面的投入、社会更多的关注与行动,是中非双边合作中值得提倡的。

报告显示,为了有效地推动中非农业合作,建议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国与非盟成立“促进中非农业合作委员会”的制度化框架,由中国农业农村部与非盟农业委员会共同负责;建议在中非合作论坛中共同发起“中非科技兴农计划”,促进非洲农业科技发展。

此外,建议在建有中国农业示范中心的非洲国家,与该国政府共同发起围绕中国农业示范中心功能拓展的“中非农业技术示范区计划”;建议中国帮助和支持非洲国家建立起农产品检疫检验标准;建议支持中国企业在非洲建立农业产业园区或农业科技园;推动中非开展农业科技和教育合作,支持非洲国家培养各层次的农业技术人才。

“当我们讨论中国能够为非洲农业发展提供什么的时候,还是需要站在全球的价值链上思考——我们通过提高非洲的粮食安全来提高全球的粮食供给。”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南南合作学院副院长、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徐秀丽说道。

《中国科学报》 2018年8月29日第5版报道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更多
标签: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