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旧版回顾

中央网信办等部门为何狠抓“网络扶贫”?

网络传播杂志 2018年06月19日 报道 浏览次数:

经中央领导同志同意,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2018年网络扶贫工作要点》,部署了5个方面21项重点任务。为何狠抓“网络扶贫”?专家帮你解读。

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社会动员处处长 王大洋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国内外作出的庄严承诺。实施网络扶贫行动计划,就是要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搭上互联网发展快车,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几年,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方积极探索网络扶贫新模式新路径,在提升扶贫开发精准管理水平、拓展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渠道、丰富互联网资源精准帮扶形式、打造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引擎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出了重要贡献。

脱贫攻坚战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联合印发《2018年网络扶贫工作要点》,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和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的坚实举措。《2018年网络扶贫工作要点》提出了深入推进网络扶贫五大工程、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深入实施东西部网络扶贫协作、深化大数据在精准扶贫中的应用、加强统筹协调抓深抓实网络扶贫各项工作等五个方面21项重点工作,任务明确,靶向精准,要求具体。只要各地各部门立足贫困地区实际,扎实推进各项举措,就一定能够在弥合贫困地区“数字鸿沟”、推动贫困乡村产品上行、完善社会扶贫网络平台等方面取得新成效,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新贡献。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红艳

《2018年网络扶贫工作要点》指出,网络扶贫不仅仅是网络技术推广,还需要基层组织在网络扶贫的实施中,在基层治理的视角中心下,由基层组织者进行资源整合,加强网络扶贫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网络扶贫的宣传力度。而扶贫本身,在一定意义上,不仅仅是政策落实、经济补贴,更重要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问题。在网络时代,人的现代化的一个指标便是网络素养。

笔者在中国北方农村培训时发现,网络在农村的普及是以移动传播媒介为主要工具的,手机和网络的联合将农民的日常生活与网络真正结合起来了。但移动传播终端所带来的网络使用还仅仅停留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中,比如在集市中的买卖行为、网购中的付款行为、在乡村社会中的一些日常事务中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宝的支付行为。而在移动传播终端与人们的社会交往关联中,微信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在培训中,笔者发现,2013年以来,在农民的家庭交往中、职业交往中以及乡村的基层治理中,微信群都成为一种普遍的形式。无论是培训还是工作,亦或是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关系,二维码成为使用网络的一种新标志。

但其中,一个最为核心的问题被忽略掉了。网络素养不仅仅是利用移动传播终端与社交媒介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要从培育农民的网络素养出发,将其与农村的经济发展、产业兴旺结合起来,最终将网络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

扶贫工作,容易失之于侧重政策、侧重经济,却忽略新技术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在农村推动网络使用比例的提升,还需要在提高农村人口网络素养、强化网络助力扶贫方面找到有效路径。

人的现代化的两个指标是经济收入和媒介使用能力。网络扶贫这一概念的提出,恰好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借助农民网络使用的日常化、便捷化形式,乡村的基层治理,通过将现有社交媒体平台,如各种工作的微信群的整合,并结合乡村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资源,拓展农民开拓乡村社会资源的潜力,培育农民在网络社区中成为合格成员的诸多资质。将二者结合起来,网络扶贫这一概念将会获得更深远的影响力,网络扶贫也才可以在扶贫工作中扮演重要的工具角色。

网络传播杂志”微信公众号2018年6月15日报道

注:《网络传播》杂志是由中央网信办主管、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主办的全国网信工作指导性刊物。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更多
标签: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