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炳生:四个创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民日报 2017年03月09日 报道 浏览次数:

本报记者曹茸王澎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看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更美。“实现这个目的,需要政策、科技、组织和业态四方面的创新。”

柯炳生认为,首先是政策创新,一个是土地政策,一个是市场政策。“土地政策主要是三权分置,这已经很清楚了,下一步就是落实的问题。而市场的补贴政策正处在深化改革过程中,还需要一些时间来摸索。”

当前,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补贴,从棉花的目标价格政策到玉米的价补分离,是多种制度并存,但柯炳生认为,这种情况只是过渡性的。“既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又要把改革的阵痛降到最低。这就要把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使得补贴可持续,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二是科技创新。科技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长远动力,没有科技创新,现代农业无从谈起。”柯炳生说,低成本快速检测技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生物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使农作物品种更新迭代越来越快,科技创新一直在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如今,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让农民的土地连成片,让力敌千钧的大型农机具驰骋沃野。“千家万户的小农户、小生产,不能满足大市场的需求,所以就需要组织形式创新。我们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把农民组织起来,通过更好的方式把金融、劳动力、自然资源组织起来。”柯炳生说。

“在信息时代,要让农业农村多功能性的价值得到很好的挖掘,就需要业态创新。如今,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等业态,发展都非常迅速。”柯炳生说,“值得注意的是,旅游观光农业之所以持续发展,与农村本身的基础设施建设密不可分。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更好的改善后,绿水青山才能变成金山银山。”

  (《农民日报》2017年3月7日05版)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更多
标签: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