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 杨向中:康涅狄格大学最繁华的一条新路,以他为名
本网讯 不久前,美国康涅狄格大学董事会做出决定:将校内最为繁华的一条道路,命名为“Jerry Yang RD”,以此纪念该校再生生物学中心前主任、有“克隆牛之父”之称的一位著名华裔科学家。这位Jerry Yang,即为我校动科学院(原畜牧系)1977级校友杨向中教授。
康州大学校园,图中人物为杨向中教授妻子、科研伙伴田秀春校友。转引自网络
杨向中,1959年出生在河北省魏县院堡公社连三家大队一户普通农家,父亲是魏镇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1975年,他在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养过猪、当过“赤脚兽医”,还做过公社秘书。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后,从魏县考取我校(当时为北京农业大学),所读专业为畜牧学。
学校档案馆保存的杨向中校友学籍卡等资料显示:杨向中大学读书期间成绩优异,本科毕业时论文选题关于超数排卵技术改进的研究,同样以优秀通过。当年的班主任陈金大老师曾经回忆:“杨向中最大的特点是爱国!”而在校读书期间,杨向中给大家的印象是,“有着很强的意志力;无论干什么事都非常积极、热情!”
档案馆保存的杨向中校友学籍卡。在校期间的本科论文由孙拓教授指导
杨向中于1982年2月毕业,同时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取赴美留学生。其后赴美,在康奈尔大学主修生理学、胚胎生理学并取得硕士、博士学位。杨向中校友在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康涅狄格州立大学工作,在大动物克隆,克隆的分子机理,早期胚胎发育,转基因动物等领域具有卓越成就。其中,在1999年6月10日,他领导的实验小组从一头13岁的母牛的耳朵皮肤细胞中取出脱氧核糖核酸克隆小母牛艾米(Amy)。利用非生殖器官的成年细胞克隆动物,这一重大前沿技术的突破震动世界科学界。刚刚步入2000年,他的研究小组又有一项新的成果发布——抽取成年牛的成纤维细胞经过长期培养产出6只克隆小牛。当年国际胚胎学会年会上,42个国家的1000多名学者一致认为,杨向中的成果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技成果之一。
1999年,康州大学奶牛养殖场。杨向中教授和他的克隆牛艾米
据了解,他带领的研究小组同时致力研究克隆胚胎的遗传和分子生物学机理,包括端粒,X染色体失活和遗传印记等方向,相关文章曾在《自然-遗传》、《美国科学院通报》、《生殖生物学》等国际一流杂志发表。
杨向中是一位敬业的科学家,也是一名活跃的社会活动家。其中,1988年发起组织了志在推动中美农业科技交流的“旅美农学会”,次年6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召开200多位科学家参加的首届年会。1991年他和一些中国旅美学者联合发起中国桥基金会奖学金项目(China Bridges International Fellowship Program,即后来的中国桥基金会)。作为基金会总裁,他四处奔波先后为基金会筹集了200多万美元,该基金会接待过200多个国内赴美访问团、资助了200多位学者、学生赴美深造或回国讲学。此外,他还邀请《自然》及其子刊编辑部代表团多次访问中国,推动中国科技走向世界前沿,为中国科学家在著名刊物发表论文创造公平的环境;与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单位开展了实质性科研合作;所培养的诸多优秀人才已经在国内科研机构和高校发挥着重要作用。2009年,杨向中教授因病不幸逝世后,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专门撰文追思,高度评价他“对动物克隆和干细胞研究的卓越贡献”和“对中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2006年杨向中校友(中)返校“省亲” 。资料图片。
杨向中校友同样非常关心母校发展。他曾任中国农业大学美国校友会名誉会长,对学校发展提出积极建议、提供热心支持。校内也有多位研究人员在赴美深造或回国讲学过程中受益于中国桥基金会支持、多位师生在他主持的实验室中学习或进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