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牧场”的动物福利

团结报 2016年12月16日 报道 浏览次数:

  副标题——民盟中央对口帮扶广宗生态农业发展记
  本报记者 蒋天羚
  在河北省广宗县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广宗教授工作站生态养殖示范基地,1000亩挺拔白杨树扎根的土地上,种植着菊苣草、紫花苜蓿、无芒雀麦等优良牧草。林木之下,20000只华北柴鸡信步吃草。“上头栽植树木,发展林业,防风固沙;下头畜养禽类,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这一模式,使“第一牧场”成为广宗县立体经济产业的典型代表。事实上,“第一牧场”同民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不仅是民盟中央鼓励大学生创业的项目,还是民盟中央精准扶贫的实践基地。
  12月5日,民盟中央精准扶贫实践基地及中国农业大学广宗教授工作站在广宗县“第一牧场”正式揭牌成立。揭牌仪式上,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部扶贫处干部说:“建立民盟中央精准扶贫实践基地是开展精准扶贫的务实之策。”
  “第一牧场”同民盟中央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民盟中央是如何通过“第一牧场”来推动完成脱贫攻坚的重大任务的?
  原来,有“沙丘”别名的广宗县气候干旱少雨,土地多为沙土地,生态环境单一。这里的农民多种植棉花和葡萄、苹果等果树,且多为个人承包,生产效率低下,经济收益很不乐观。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民盟中央常年对口帮扶广宗。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部通过多次调研,综合考虑自然资源和经济基础后,为广宗县的农业发展“把脉开方”:广宗县应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走品质发展之路。
  说干就干!为更好服务广宗的农业发展,民盟中央和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建立河北广宗教授工作站,由民盟中国农业大学委员会主委赵兴波教授负责组织实施“种养结合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争取建设多领域、高新技术有机汇集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逐步实现精准生产、生态循环、环境友好的生态农业生产基地,期望探索出可复制的示范性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在广宗县范围内示范推广。”赵兴波介绍。
  2016年毕业季到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杨帅朋也一头扎入创业浪潮,来到广宗创业。他创办的北京同心福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第一牧场”成了“种养结合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试验田。
  把创业基地选在贫困县?“不怕!带动生产脱贫一批,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服务好‘三农’,让更多贫困农户转变生产观念,我觉得很有意义。”杨帅朋说。
  刚毕业就创业难免会受到专业知识和经验不足的掣肘,面对这样的境况,杨帅朋笑着说:“我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原来,赵老师早就考虑到了大学生创业会遇到的困难,全方位设计了帮扶计划,并推荐成功的盟员企业家,来给杨帅朋传经送宝。
  除了技术、经验的输出,生态牧场最需要的就是人才的支撑。为做好牧场的技术指导和监督工作,赵兴波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总是长时间地“泡”在牧场。
  “这里的鸡现在定期会被喂食时令果蔬,以提高它们的抵抗力,牧场还将播放令鸡只愉快的音乐,提高动物们的福利。动物福利保障了,畜牧产品的品质才能保障。”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博士后向海介绍。
  公司刚成立半年,尽管目前还没有取得经济上的回报,但是对于赵兴波、杨帅朋而言,心中是满满的收获。“我们的小伙子获得了巨大的成长。这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当然,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牧场和产品质量被民盟中央认可,被中国农大认可,被广宗县政府和人们认可,这是最令我们自豪骄傲的事情!”赵兴波说。
  对于发挥好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的作用,带动广宗当地发展脱贫,杨帅朋信心满满:“我们的生态农场模式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部分农户前来‘取经’,希望可以指导他们发展养殖业。最重要的是解决了以前政府鼓励农户种植但不提供销售渠道的弊端。牧场可划分为一个个小单元,每个小单元都可以复制到每位农户家中,为农户提供一条增加收入的渠道。带动附近农户致富,建设成生态养殖示范带。” 

    《团结报》2016年12月13日2版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更多
标签:团结报 扶贫 民盟 统战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