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述评①

经济日报 2023年02月17日 报道 浏览次数:

本报记者 刘 慧

2月1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对稳经济、保民生具有“压舱石”的作用,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首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头等大事。

全力抓好粮食生产

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过去一年,我国克服了疫情、极端天气叠加国际粮价剧烈波动、农资价格高企多重冲击的严峻形势,粮食生产再夺丰收,大豆和油料扩种超出预期,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生猪生产保持稳定,全年肉蛋奶、果菜鱼供应量足价稳,饭碗端得更稳、更好、更牢,为稳预期、稳物价、稳信心提供了重要支撑。

“但是也要看到,我国人口基数庞大,消费不断升级,粮食需求仍在刚性增长,全球农产品贸易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强,所以端牢饭碗的压力越来越大。必须多措并举、综合发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说。

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在目标上要重点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一是稳住面积和产量。推动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实施大豆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同时,扩种大豆油料,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支持东北、黄淮海地区开展粮豆轮作,稳步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多油并举”扩面增产;二是提升产能。抓紧启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努力推动粮食产能早日迈上新台阶;三是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丰富食物品种来源。

向科技要产量要产能

在措施上,要重点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严格耕地用途管控,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把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要发展现代化农业设施,有效克服传统农业靠天吃饭、抗自然灾害能力差的不确定性,更好保障粮食安全。二是强化科技装备支撑。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有机融合,向科技要产量、要产能。

在政策上,重点是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要进一步健全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农业政策支持体系,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稳住农民种粮预期,守住“谷贱伤农”的底线;稳定稻谷补贴,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提高大豆补贴力度,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确保农民种粮不吃亏。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实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降低粮食生产经营风险,给种粮农民吃下“定心丸”。同时,还要出实招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产粮大县的奖励资金规模,让种粮大县在财政上不吃亏,充分调动地方重农抓粮积极性。唐仁健表示,今年继续把经国务院同意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下达各省份,分品种压实种植面积。严格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以责任落实推动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

守住管好“大国粮仓”

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是稳定市场的“定海神针”。稳妥推进中央战略储备增储和调节储备充实,压实地方储备责任,加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确保在极端情况下能依靠国内产能和储备吃得饱、挺得过。强化储备和购销领域监管,坚决惩治粮仓蛀虫,守住管好“大国粮仓”。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军认为,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还应做好生猪、棉花、甘蔗、橡胶等重要农产品的保供稳价工作。加强化肥等农资生产、储运、进出口调控,确保农资稳定供应。深入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加强境外粮食生产、仓储物流、加工采购等全产业链布局,推动货港航企业协同联动,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粮商,提高我国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李军表示,保障粮食安全,还要树立“减损就是增产”的理念,深入实施粮食节约行动,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压减豆粕用量,有效应对外部供应的不确定性。持续开展“光盘行动”,提倡健康饮食,科学合理膳食,既可有效减轻供给压力,也可减少资源使用。

《经济日报》2023年2月15日1版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