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承德鹰手营子矿区:小山楂长成大产业

河北新闻网 2022年08月15日 报道 浏览次数:

再过一个多月,山楂又要红满山。8月11日一大早,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喇嘛沟村山楂种植户石满便拉着割灌机上了山。走进果园,一拉启动绳,摆动刀头,片片青草倒地,一股草香弥漫开来。

“这些年我们不打除草剂,采用树下生草模式,青草不仅变成有机肥,还起到了固土保墒的作用,山楂品质更好了。”石满说。可现在被视作珍宝的小山楂,曾让石满愁断肠。

十年前,山楂价格暴跌至每斤不到0.2元,远低于保本的0.5元。采摘还要搭工钱,有人让山楂烂在树上,更有人一怒之下砍了树。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当地山楂加工企业怡达集团董事长李志民向果农作出承诺:每斤收购价最低0.6元,有多少收多少。

“公司一下增加了500多万元的收购成本。有人说我傻,但我觉得很值。”李志民说。承德全市山楂种植面积达30多万亩,有“中国山楂之乡”的美誉,许多农民都靠山楂讨生活。“如果百姓信心没了,树砍了,山楂产业何谈未来?”

位于鹰手营子矿区的怡达集团洁净生产车间,数十条生产线正在运行,各式山楂产品不断制作完成。办公楼三楼,更是人气满满。“欢迎各位家人走进直播间,今天,为大家推介一款大礼包,有原味、蓝莓味、鸡内金三款山楂棒……”六个房间内,主播们正在各个直播平台上向粉丝们推介产品。

“由于提前布局线上渠道,我们将疫情造成的冲击降到了最低。”李志民说,目前公司已在各大主流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和专卖店15家,粉丝量超120万人,线上销售已占到公司销售总量的60%。去年“双十一”,首次出现仓库被抢购一空的情况。

除了传统山楂制品,记者在怡达集团展示中心看到一种装在玻璃瓶内的白色粉末。“这是从山楂核内提取的低聚木糖。”怡达集团副经理张晓伶说,以前山楂核被作为废料以每吨200多元价格卖给饲料加工厂。经过与中国农业大学科研团队合作,他们攻克了技术难关,7吨山楂核可提取1吨低聚木糖,每吨价格高达21万元。

为了把浑身是宝的山楂“吃干榨净”,近年来,该公司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开发以山楂为主要原料的大健康食品、高端婴童食品和时尚白领零食等产品,牵头制定3项国家级山楂制品行业标准,拥有自主研发专利15项,国家绿色食品认证6项。

在巩固加工优势、加快种植基地建设的同时,怡达集团统筹各方资源,在鹰手营子矿区全力打造4A级工业旅游景区——山楂小镇。

紧邻怡达集团的203沟,曾是三线建设时期的一座化工厂。高耸的烟囱,红砖修筑的大小厂房,让人仿佛回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走进一处厂房,浓香扑面而来。大米、黄豆、小麦等原料碾磨成粉,调水成浆,上炉火摊成薄如蝉翼的圆饼,均匀撒上香菜末、椒盐,卷成卷儿,切成寸段,放入油锅炸至淡金色,放入口中瞬间响起清脆的“咯吱”声。

“这是我们引进的一家北京老字号企业,主要生产北京特色小吃‘咯吱盒’。”张晓伶说,2017年以来,怡达集团利用三线老工厂和部分自有厂房,先后引进京津地区食品加工及上下游企业25家,生产线达到77条,通过契约型、股权型合作,让农民挣薪金、收租金、分红金,形成了企业牵头、经营主体跟进、农户参与的产业化联合体。目前,已吸纳周边1500余名百姓就业。

而另一处老厂房则变身DIY工坊。切割、卷曲、叠层、缠绕、固定,不一会儿,在技师指导下,几位小朋友便用山楂皮做出一朵漂亮的“玫瑰花”。

“深挖山楂文化、三线文化,我们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建立了山楂博物馆、三线记忆馆、拓展训练中心等各类研学教学区和互动实践场地,目的是打造以山楂为主题,集研学、培训、科普、旅游等多功能叠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山楂小镇。”李志民说,力争用3到5年时间,山楂小镇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河北日报记者陈宝云)

河北新闻网2022年8月15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