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2亿小农户长效脱贫机制,学者在河北做了一场小农扶贫试验
小农户在大市场面前,就一定缺乏竞争力?扶贫实践给出了一个回复:未必。
在3月30日举办的“小农户的市场对接:新机制、新实践、新理论”研讨会上,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吴重庆表示,小农户的再组织化是政府在扶贫以及乡村振兴中最大宗、最重要的公共产品供给。
基于9年的小农扶贫行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叶敬忠则表示,“巢状市场小农扶贫”可以成为一条具有高度可行性和长期稳定性的可持续生产扶贫途径,且很好地彰显共享、协调、绿色和创新的发展理念。
具体而言,就是以“贫困农户现在有什么”的生计资源为出发点,以健康农产品和地方特色食物产品的小农式生产为“产业”,以城市消费者对健康食物的需求为出口,以远离无限市场和充满信任的“巢状市场”为交易和互动的组织形式。
贫困小农户被“去能”
“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全国小农户数量占到农业经营主体98%以上,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90%,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我国现在的农户有2.3亿户,户均经营规模7.8亩,经营耕地10亩以下的农户有2.1亿户。
小农户家庭经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这将是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形态的国情农情。中央要求保持足够历史耐心,“不搞一刀切,不搞强迫命令”,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对扶持小农户、提升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能力作出全面部署。
3月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表示,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前进方向和必由之路,是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但是,也要看到,小农户家庭经营是我国农业的基本面,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要处理好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的关系,让党的农村政策阳光和雨露惠及广大小农户。
然而,吴重庆称,在市场化及项目制导向下,产业扶贫模式盛行,参与其中的贫困小农户,只是一个被企业带动的客体而非发展主体,不能提升自我的经济发展能力,面临着“去能”(depowerment)的尴尬。
而且,由于绝大多数涉农服务部门都围着大项目转,还在从事家庭农业生产的贫困小农户难以享受到由政府提供的农业公共服务。基层农业、水利等涉农部门的市场化,也极大地增加了贫困小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成本,挤压了直接生产者的利润空间。
扶贫以及乡村振兴作为国家的重大国策,当前各类资源正源源不断地输入农村,为此,吴重庆建议,政府应该以手中掌握大量资源为契机,既致力于提高小农户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激活小农户的主体性,以扶贫工作以及乡村振兴作为杠杆,通过发动组织小农户,推动乡村的社会建设。
此外,基于有限的生计资源,叶敬忠称,贫困小农户可以开展且没有什么风险的“另一种产业”。
当前,规模化和工业化的食物生产方式以及远距离食物流通导致食物质量和环境健康问题,城市普通消费者试图寻找超市之外的健康食物获及渠道,他们愿意以适当价格与固定的小农户直接对接,认同其小农生产方式、信任其质量、定期购买其产品。
叶敬忠认为,这些产品的小农式生产是贫困户可以在农村生产者和城市消费者之间形成直接对接的、实名的、有固定边界的以及具有充分认同和高度信任的“巢状市场”(Nested Market)。
“巢状市场”的小农扶贫
这场行动实践始自2010年,中国农大人文与发展学院在河北省易县坡仓乡桑岗村开展了一项“巢状市场小农扶贫试验”。
这个农村距离北京190公里,位于山区,以农业为主,共173户654人,贫困户55户(12户为政策兜底的对象),贫困人口210人;耕地770亩(人均约1.1亩),林地1000多亩,常住人口以留守的妇女、老人和儿童为主。
“巢状市场小农扶贫试验”最初,通过发掘资源优势组织贫困农户,共发动了20个贫困户作为第一批生产农户。目前生产农户已达76户,其中48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包括政策兜底的6户贫困户。
与此同时,中国农大人文与发展学院依托社会网络发展消费者群体,从最初的几个家庭发展到目前的超过400个家庭,参与的消费者累计达1000人以上。
对接供需之后,“巢状市场小农扶贫试验”开始启动城乡对接开展产品配送。
2010年底只有少量产品直接对接,2012年后独立完成生产、组织到运输配送的全过程。目前在北京建立了8个固定的配送点,每月一次,从未间断,正筹划每半月一次。在这当中,他们还利用“线上线下”进行城乡互动,比如微信群、公众号、微博、邮件,组织消费者访问村庄,建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交流会。对于产品质量,则可以通过可追溯产品来源和去向的实名制标签以及生产小组与村庄的熟人社会进行监督。
叶敬忠称,这种生产方式,贫困户几乎都可参与,而且能够做到生产可持续,因为以固定的消费者和较高的产品价格为保障,贫困户的收入稳定而持续,脱贫效果十分显著。当然,价格总体上也是长期稳定的,不会随着外部市场出现剧烈波动,风险很低。
此外,以充分的互动和信任为基础,乡城关系也会变得和谐。除了购买农产品外,很多消费者会提供志愿服务,为村庄捐赠衣物、儿童玩具和图书;消费者还会携家人亲友访问村庄,带来额外的收入(食宿),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发挥农业和乡村的多功能性,增进城市消费者对农耕文化的了解;消费者还会为那些到北京求医的农民提供医疗信息、挂号住院等帮助,体现了乡城协调的发展理念。
不仅如此,很多农户开始减少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使用;很多农户开始种植乡土品种、繁育鸡苗和猪苗,以保护地方特色动植物资源和优良品种;部分收入投入垃圾治理和文化活动中。这些对乡村生态修复以及乡土社会和传统文化的复兴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绿色的发展理念。
不过,巢状市场小农扶贫行动在实践中并非一帆风顺、完美无缺。比如,生产者和消费者对接并形成共享的价值规范和标准框架,过程漫长;生产者组织、消费者组织、产品质量保证、配送分发等方面也面临技术问题和挑战。
叶敬忠认为,当前的精准扶贫工作应该在生产扶贫方式上突破常规思维,重新认识和分析小农农业以及小农户的特点、潜力和能动性,充分利用国家的扶贫政策和项目支持,通过贫困小农户的生产劳动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创新真正适合贫困小农户的长效脱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