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搭建京津高校院所创新合作平台
德州新闻网讯(记者 王德鹏 通讯员 芦娜 张守涛)5月23日,在山东禹王生态食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对“高乳化性、低腥味大豆蛋白及副产物配料制备技术与工业化应用研究项目”进行中试。
“我们引进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郭顺堂教授团队的技术成果,研发无腥味高乳化大豆蛋白等产品,大豆蛋白的豆腥味物质己醛含量去除率达到50%。”该公司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刘军介绍,大豆分离蛋白因蛋白含量高达90%以上而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加工行业,但因具有强烈的豆腥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和使用量。而借助科研成果不仅能让气味问题迎刃而解,还将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仅此一项公司可年新增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而高校院所则是创新资源集聚地,如何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我市紧紧围绕京津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这一定位,连续多年举办京津冀鲁技术交易大会及对接合作活动,为企业与京津等地高校院所、科研机构提供合作平台。不仅如此,通过主动谋划、深耕细掘、培训指导、涵养储备等方式,鼓励各县市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科技园区、创新平台等科技资源实体进行深度科技合作。截至目前,全市1853家企业与600余家大院大所建立了合作关系,近年来年均转移转化科技成果200项以上。
在成功破解“科技成果从哪里来”这一问题的同时,我市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从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等需求端发力,在京津等地筛选出适合我市产业发展、符合企业需求的项目和成果进行精准转化。项目确定后,更是围绕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等环节提供全过程服务,切实打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车间的全通道,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为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总体规模,我市出台政策,支持企业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联合攻关,着力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性、颠覆性技术。今年,我市启动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体系建设,积极对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形成“研发在京津、转化在德州”的科技协作模式。
今年前4个月,通裕重工、禹王生态等6家企业与京津高校院所建立深度合作关系,福洋生物、德化化工等7家企业引进京津高校院所10项科技成果,技术交易额156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