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旧版回顾

把思政课上到田间地头 产学研一体化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未来网 2018年05月30日 报道 浏览次数:

这些实践活动既促进了高校党建工作质量提升,也有效促进了产学研的一体化融合发展,推动了农业需求转变为科研成果、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未来网(www.k618.cn 中央新闻网站)北京5月29日电(记者 程婷)“在康绍忠老师决定在西北武威市建设定位观测实验站之初,没有公用房,更没有自来水,大家就和当地的村民一起住在简陋的小平房里,自己拉车取水,自己做饭,睡土炕。在开始的那段岁月里,趴在地上埋设沙生植物液流探针,土钻开挖三米深剖面,食用发酸馒头,攀爬几十米深水井……”

  今年为教育系统党建质量年。5月28日,“2018年教育奋进之笔‘1+1’系列采访发布活动③”走进北京。

  当天上午,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张东刚就教育部近日印发的《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和《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进行了解读。随后参加活动的媒体记者前往中国农业大学和北京农学院,对高校“双带头人”示范引领、“双百对接”活动开展等情况进行了实地采访。

  在中国农业大学,该校青年党员教师牛俊向记者介绍,在2007年中国农业大学石羊河实验站正式落址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东河乡王景寨前,试验、生活条件都很差,但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党员教授康绍忠和他的团队成员克服了种种困难坚持搞科研。在康绍忠团队老师的带领下,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去往西北播种绿色的希望。

  “我们重走过老师们曾经走过的路,看着那些曾经寸草不生的地方成为绿洲,置身其中去了解老师坚守的节水事业,感觉比看记录片更震撼。”当天,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曾任石羊河试验站临时党支部书记的史碧娇分享道,这段经历让她记忆犹新。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东军在介绍学校党建工作相关情况。未来网记者 程婷 摄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东军说,在工程院院士、优秀党员康绍忠的“双带头人”示范引领下,经过多年努力,节水技术不断实现新突破。该校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沈立峰介绍,“大田作物节水调亏灌溉技术在河西走廊20多万亩籽瓜和白兰瓜的应用中,在保证产量的情况下,一亩地的灌溉水量由原来的120-150立方米下降到60-70立方米,节约用水的同时也为农民省下了一大笔水费和电费。”

  如今中国农业大学石羊河实验站已成为西北旱区农业节水技术示范推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的重要基地。

  而为了解决农业科研与生产实践脱节等问题,从2006年开始,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张福锁教授带领研究团队转变以实验室研究为主的科研和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和研究生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下到田间地头开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

  2009年,该校资环学院师生进驻河北省曲周县白寨乡农家小院,开始走到田间地头、走到百姓中间,将科研与服务“三农”相融合,从生产中去发展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推动科研进步,这个小院也被群众亲切称为“科技小院”。

  研究生张书华介绍,他在和当地村民一起去田地间劳作时,在给玉米施肥过程中,想到可以给农作物提供更合适的配方肥。开始,他想找村一起办厂生产配方肥,却被拒绝了。

  “后来我自己先拿出一万元投入,村民们见我一个在当地没土地的人都投钱了,便陆续有十名村民加入,他们一人也投入了一万元。”张书华说,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老师又帮他争取项目支持,2016年下半年,在20多万元的初创资金的支撑下,曲周县助农配肥中心(微工厂)终于办了起来。该微工厂主要生产具有平衡土壤养分、培肥地力的配方肥。目前,一年可生产约260吨配方肥,适用于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配方肥的使用提高了农作物的亩产量,也帮当地村民实现增产增收。

  在北京农学院,据该校党委书记杨军介绍,2010年1月学校党委设计开展了学校100个党支部与农村100个党支部结对共建“双百对接”活动。八年多来,北京农学院通过科研技术的力量,为首都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和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做了很多尝试和努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北京农学院学生培育的西红柿已挂果。未来网记者 程婷 摄

  在实践中,北京农学院以支部对接为载体,与北京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北寨村建起了高校与农村支部协同发展的平台。北寨村拥有百年红杏栽培历史,被誉为“中国红杏第一村”。北京农学院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由植保教师党支部带领本专业学生党支部和团支部到北寨村开展帮扶活动。

  “针对当地红杏品种单一、退化比较严重,果农们仍在采用传统的果树种植方式等问题,我们就为果农送去了果树管理书籍和果树病虫害防治知识,教果农进行杏树栽培与修剪技术。”该校植保教师党支部书记张爱环介绍,除此之外双方平时还常通过电话、微信等及时沟通,解决果农生产中遇到的难题。

  

  植保教师党支部书记张爱环在介绍与北寨村的对接帮扶工作情况。未来网记者 程婷 摄

  “如今,北寨红杏种植面积已由几千亩迅速发展到了1万亩,年产优质红杏100万斤,直接收入达到350多万元。”北塞村村委委员孔凡利介绍,“到了每年6月中旬红杏采摘的时节,远近的游客都会到北寨村游玩、采摘红杏,北寨村正在努力将红杏与本地红色文化融为一体,北京农学院的对接帮扶有效推动了北寨村红杏产业的发展,更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

  这些实践活动既促进了高校党建工作质量提升,也有效促进了产学研的一体化融合发展,推动了农业需求转变为科研成果、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未来网2018年5月29日报道

注:未来网2010年由党中央专门批示成立,2011年11月开通上线,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批准的中央新闻网站,新闻媒体,是全国少工委新媒体工作平台。致力于打造青少年教育类垂直新闻资讯,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指导青少年安全上网、搭建青少年丰富多彩的活动平台。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更多
标签: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