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中国农业大学:构建“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教育部 2018年03月01日 报道 浏览次数:

中国农业大学于2015年成为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为深入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新模式、新机制,创新培养体系,培养能够胜任与引领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人才,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围绕“拓展、创新、国际化”的改革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化推进改革。

  拓展培养平台。一是发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优势,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拓展原有的单一环节的培养平台,按照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工作法,构建产业链的人才培养平台。二是以科技小院为基础,从以农业资源利用为主的单一学科领域拓展到植物保护、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等其他学科领域,构建多学科协同的综合化培养平台。三是建设农林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创业平台,切实增强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2017年4月,启动全国涉农高校“科技小院”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联盟。2017年7月,依托牛精英创新创业联盟举办第二届全国农林高校“牛精英挑战赛”,我校斩获特等奖。2017年10月,承办中国农业机器人大赛,并夺得大赛特等奖。2017年11月,申报成立“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宣讲团”,向其他涉农高校推广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成功经验。

  创新培养模式。调整优化招生结构,加大推荐免试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数量,以培养平台为单元,结合实践基地建设遴选导师,安排招生计划,组建校内和培养基地双导师联合复试小组,共同组织实施生源选拔工作。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修订考试科目和考试大纲,突出对考生综合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核。积极推进“实践-理论-实践”的三段制培养模式,加强研究生入学前生产实践锻炼,重点解决他们对“三农”实际和生产问题认知不足问题,树立学农、爱农和创业、就业意识,端正专业思想和职业发展定位。建立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理念。

  优化培养体系。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科技小院平台组建跨学科、跨学院、跨学校、跨界的导师队伍,为培养高层次的产业链和复合型精英人才提供支撑。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突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创业,产业链理论等通识性课程,调整优化专业课程,增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专题讲座。开展案例教学和案例课程建设,创新研究生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教学水平。按照“以科学研究为纽带”、“以互利合作为机制”、“以社会服务为支撑”的建设思路,选取与产业发展需求密切结合、教育理念先进、技术先进、专业化程度高、基础设施齐全、导师队伍齐备、管理制度健全的综合试验站开展示范基地建设,在条件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取得新进展。

  推进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硕士生联合培养项目”、“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面积极推进国际合作。比如在农业硕士和工程硕士的部分领域,与英国哈珀亚当斯和荷兰瓦格宁根等大学合作,采用“0.5+1+0.5”模式,开展中外联合培养。

  两年多来,中国农业大学以“拓展培养平台,创新培养模式,推进国际合作”的改革思路,不断推进各项改革工作,获取成功经验。一是结合科研需要,调动导师的积极性;二是服务社会需求,提升行业的参与度;三是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四是加强政策引导,形成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教育部网站2018年2月26日发布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培养 农业 创新 研究生 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