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炳生:吃饭问题是什么问题?
柯炳生
中国农业大学的食堂,近年来享誉京城高校,以至于我当年的大学同学也听说了,并送我一个美称:中国食堂大学校长。
其实,食堂办得好,与农大的专业并没有直接关系。不过,这个调侃性称呼,还真有些道理:中国农业大学,就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而建而发展的大学。吃饭问题很重要,吃饭问题不简单。
现如今,吃饭问题,早就超过填饱肚子阶段了,已经有五个层次了: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愉悦。
吃得饱,是数量问题。在我国,是个千百年的老问题,历史上的朝代更迭,大都与此有关。现在已经退休的人,都知道天天饿肚子是什么感觉,有的还知道吃糠吃树皮的滋味。我上大学的时候,食堂吃饭是要粮票的。发粮票,就是限定数量。男生的定额不够,就到女生那里去讨要。讲这些给90后的孩子们听,他们会很好奇。这就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是我国农业巨大进步的表现。想想几十年来人口的大量增加和农业土地的大量减少,就知道这个成果的取得,何其不易。
吃得好,是质量问题。能够基本吃饱之后,质量问题就凸显出来了。我上大学时的愿望,就是发的粮票中,能够全是细粮,没有粗粮;别的方面,想都想不到。印象中当时的副食品商店,柜台里边,长长的一排,全是一种罐头。现在各种农产品的品类极大丰富,品味等方面的质量极大提高,同改革开放之前和初期相比,已经恍如隔世。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吃得好的问题,取决于生产;对于一个消费者来说,吃得好的问题,取决于工资单。二者相互制约。
吃得安全,是食品安全性问题。吃饱了和吃好了之后,就对食品安全问题,更加敏感,更加关切。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的因素很多。这里只想指出:保证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是生产者。生产者需要有“两心”:良心和畏惧心。良心很重要,但仅靠良心靠不住,更管用的是畏惧心。畏惧心何来?要靠严密监管,靠严厉惩罚。造假者都有侥幸心理,利令智昏。因此,惩罚一定要严厉,让每一个造假者都倾家荡产,血本无归,直至送进铁窗。科学家也有责任,要研发出高效的监管技术。例如,三聚氰胺牛奶,已经可以绝迹了,因为现在已经有检测利器,一两分钟,几块钱,结果立现。哪个还敢再造假?至于消费者自身,其实是很无力的;消费者所能做的,至多是选择厂家品牌。也许,新兴的网络平台直销,会大大改善食品安全保障,因为有可追溯性。
吃得健康,是一个更高层面的吃饭问题,是饮食习惯是否科学的问题。前三个层面的吃饭问题,主要与生产者相关,而吃得健康问题,主要与消费者自身有关。随着社会发展,饮食不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从实际后果看,吃得不健康问题,是常见的,普遍的,大量的,远远超过个案性质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但人们对吃得健康问题的关注,却非常不够。对自身消费偏好的约束和改变,需要很强大的决心和毅力。
吃得愉悦,是一个吃饭问题的新领域,是吃饭方面的增值服务,与吃的方式和环境有关。方便食品和外卖,属于便利服务;在外就餐和旅游就餐,属于特色和环境方面的增值服务。同样的吃,同样的喝,不同的方式、地点和环境,愉悦感觉很不相同。这是一个方兴未艾、需求膨胀的新领域,从高收入阶层,快速扩散到大众。
解决吃饭问题,就是解决以上5个方面的问题。挑战很大,潜力很大,商机也很大。看你站在哪个角度看了。
往期“三农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