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英烈】 李 鑫
李鑫(1897.10.12-1929.5.16),又名李金三、李木子、目子,曾用名施鸿祥,云南省龙陵县人。1924年转学至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科,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到广州曾参加毛泽东主持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听课期间受其推荐回云南开辟工作,是中共云南党组织创建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1929年4月被捕,5月16日英勇就义。
李鑫,又名李金三、李木子、目子,化名施鸿祥。1897年10月12日,出生于云南省龙陵县龙山镇一个农民的家庭。
1915年,李鑫高小毕业后,与同乡朱旭等四人赴昆明求学,就读于云南省私立成德中学。当时,正是全国人民群情激愤,讨伐窃国大盗袁世凯,展开护国战争的革命时期。昆明是护国运动的策源地,反对封建专制,争取民主共和的革命气氛很浓。特别是1919年“五四”运动在云南引起的强烈反响,给李鑫巨大的教育和影响。在这个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他想去云南讲武堂习武,以实现救国救民的抱负,后因故未能如愿。
李鑫当时认为: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昌盛,必须用农业科学技术改变农业生产的落后状况,这是国家的根本。因此,他怀着一腔科学救国的热情,于1920年前往南京求学。经过补习,他考取东南大学农学系,1924年又转到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学习。
李鑫热情豪爽,诚恳待人,办事踏实,乐于助人,在同乡中“口碑载道,人人夸谈”。在农大期间,因得到同乡朱旭的资助,经济稍为宽裕。凡是有利于大家的事,他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都慷慨解囊。他还经常与同学谈心,交流思想,联络感情,在李鑫的带动下,好几个同学都加入了进步组织“新滇社”。
李鑫对自己要求严格。尽管当时学校经费不足,师资困难,教学不能正常进行,可是,他的学习生活仍然很有规律。每天清晨就早早起床,跑步、习拳、擦身,持之以恒地锻炼身体。李鑫非常珍惜时间,严格地按规定的时间看书学习,阅读书报。他在自己书桌旁的墙上,挂了一张“会客以五分钟为限”的字条。假如来人五分钟后还不打算走,他就会提醒说:“对不起,已经五分钟了!”由于李鑫精力充沛,强烈的好学上进,读书用功,在同学中成绩优异,尤以英文、化学为最好。
在农大,李鑫“是一个极端崇拜科学的实践家”。他不仅自己如饥似渴地学习农业科学知识,而且利用晚上空余时间到学校附近农村去举办农业讲习班,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农民亲切地称他“李先生”。
“五四”运动后的北京,马克思列宁主义进一步传播,大批青年为探求真理走上信仰共产主义的革命道路。李鑫酷爱李大钊和鲁迅的作品,如饥似渴地阅读马列主义著作。他同王德三、王复生一道,组织了云南旅京学生的进步组织“新滇社”(原称“革新社”),宣传革命主张,揭露北洋军阀和云南地方军阀的罪恶,号召人民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的专制压迫。1925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
1926年3月18日,李鑫领导农大学生参加抗议日本军舰炮击大沽口的集会。会后举行请愿游行,在执政府门前,遭段祺瑞卖国政府的武装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
血淋淋的事实使刚刚入党的李鑫认识到,只有革命,才能挽救中华民族于苦难的深渊,只有用革命战争,才能推翻反动骄横的军阀统治。1926年夏天,李鑫南下广州,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中去。在广州,他广泛与各界革命人士接触,特别是与当时在广州的云南籍同志交往密切。他还前往王德三主办的大沙头第三军军官学校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和毛泽东主持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听课。李鑫稳重踏实,思考周密,遇事果断,以及对工作的极端负责和对同志的极端热情等良好品质,使毛泽东、陈延年在与农讲所学员周霄、黄丽生谈话时,都交口称赞,同时也深得同志们尊敬。经毛泽东推荐,中共广东区委和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委派李鑫回云南开辟工作。中共广东区委给他交待了当时面临的迫切任务:筹建云南地下党组织,领导云南的革命斗争,特别是开展农民运动;帮助建立云南国民党党部,做好统战工作;联合各界人士推翻唐继尧在云南的反动统治。1926年8月,李鑫回到云南,很快与云南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取得联系,并发展吴澄、严英武、杨静珊等人入党,成立了党小组,并通过团组织领导“青年努力会”,进一步开展群众工作,他们积极设法秘密印刷建立国民党云南党部所需要的文件、表格等,对当时紧迫的工作—一作了部署。随后,李鑫以省实业厅视察员身份前往迤南、个旧一带了解工矿、农村等社会情况,作为开展革命工作和制定斗争方针的依据。不久,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毕业的周霄、黄丽生、罗彩先后回云南。11月,李鑫从个旧返回昆明,根据广东区委指示,召开会议,成立“中共云南特别支部”(简称“特支”),接着,特支成立了“云南政治斗争委员会”,加紧进行推翻唐继尧反动统治的工作,以配合国民革命军北伐。
李鑫制定倒唐计划,以党团组织为核心,团结和组织学生联合会、妇女励进会、省教育会、商会联合会、省农会、小学教师联合会、各县同乡会、旅省联合会,组成广泛的反唐统一战线。发动各界人士写信、发传单,揭露唐继尧的残暴统治,并策动当时与唐继尧有矛盾的胡若愚、张汝骥、龙云、李选廷四镇守使倒唐。由于吴澄与龙云夫人李培莲有同学关系,周霄与胡若愚的侄子胡问津有朋友关系,特支指派他们分别向胡若愚、龙云分析形势、陈述利害、晓以大义,积极做争取工作。周霄去蒙自争取胡若愚的前一天晚上,李鑫到周霄家里,从服装到见面时的言谈细节,都作了详细研究。根据形势发展,他派黄丽生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身份,通过李子固介绍,做张汝骥的工作。由于“特支’”和李鑫全面准确地掌握了唐继尧统治集团内部各种复杂的矛盾斗争情况,制定了积极的工作方针和实施办法,促成了云南现代史上影响深远的推翻唐继尧反动统治的“二六”政变。
“二六”政变后,李鑫根据自己的实际调查和思考,结合当时云南的政治形势,写成改革滇政四十条意见书,派人送交龙云。宗旨是在云南建立民主政府,以有利于革命的发展。虽然这些建议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法实现,但是作为一个年轻的共产党人,注重探索和研究云南的政治改革途径,力求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云南的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这种思想方法在早期云南共产党人中是有创见的。
为了扩大农民运动的规模,2月下旬,特支在省教育会内举办云南农民运动讲习班。李鑫讲授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的关系问题,并作政治形势报告,使农民运动骨干在理论上得到提高,视野更加开阔。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1927年2月,王德三等许多同志从广州回到云南。根据党中央指示,3月1日建立了中共云南特别委员会,王德三任书记,李鑫专管农民运动。
3月12日,由国民党中央特派员王复生主持,在云南省教育会内召开国民党党员大会,建立了国民党云南省临时党部(左派),李鑫当选为执行委员。3月至5月,李鑫经常到昆明附近的嵩明、宜良、路南、晋宁、昆阳、徵江、安宁、富民、呈贡等县视察,指导工作。他参加了嵩明、富民、徵江三县农民协会成立大会,大力宣传革命纲领和革命前景,激发农民的革命热情。由于农民运动的高涨,要求成立统一的领导机关。5月1日召开了云南省农民协会代表大会,李鑫当选为主席,省农协于“五一”发动四乡农民进城与工人、学生、妇女群众一起举行示威游行,使反动派极为恐慌,壮大了工农群众的声势。
“四一二”大屠杀后,白色恐怖迅速向全国蔓延。5月11日,龙云秉承蒋介石清党的密令,突然封闭云南国民党左派党部,逮捕了李鑫、赵祚传、王复生等20多位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在狱中,李鑫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泰然自若,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李鑫时刻牵挂着党组织的安全,巧妙地指示同志把他寄存的文件箱转移掉。李鑫等人被捕后,特委发动群众集会抗议,利用各种统战关系,设法营救。同时又利用军阀间的矛盾,策动胡若愚、张汝骥发动“六一四”政变,扣押了龙云。胡、张为了笼络人心,最后释放了王复生、李鑫、赵祚传等六人。
滇军朱旭和卢汉,为了增强战斗力,仿效北伐军建制,设立政治部。8月,经卢汉的参谋长李子固介绍,李鑫到朱旭的三师任政治部主任。他通过与官兵谈心,启发官兵的觉悟,宣传革命思想,扩大党的影响,并相机发展组织。在政治部的宿营地,他下令禁止抢掠,并带头帮助老百姓做事。李鑫以自己的先进思想和模范行动,给旧式军队的官兵,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11月3日,蒋介石派到云南的国民党中央驻滇代表李宗黄冒天下之大不韪,指使其卫队在光天化日之下,枪杀了正在武庙(在今武成路)附近演讲的成德中学学生梁元斌(共青团员)。为了抗议反动派这一暴行,各校学生联合召开追悼大会,而刽子手李宗黄竟蓄谋血腥镇压。李鑫听到消息后义愤填膺,与李子固各带朱旭、卢汉一部官兵前来参加追悼会,并派部队守护路口,压制了李宗黄的嚣张气焰,保证了追悼会顺利进行。
龙云出于巩固自己的统治,决定投靠国民党蒋介石统治集团。12月龙云下令撤销各师政治部,并逮捕政治工作人员。朱旭以同乡、同学的身份,劝李鑫放弃共产主义信仰,凭自己的学历和知识去猎取功名富贵。李鑫以坚定不移的态度谢绝了朱旭的“好意”,表示绝不改变自己的信仰,必要时,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去殉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
1928年1月,龙云动手实行清共,下令通缉李鑫等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李鑫已于1927年底转移往滇南,继续领导工农运动。他和杜涛一起徒步往来于个旧、蒙自、石屏、建水、文山、马关等县的广大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调查和了解组织活动情况和社会现状,检查指导工作,发展党员,加强组织建设,使党在滇南广大地区扎下了根,实现了省特委工作重点从昆明向滇南的转移。
李鑫观察精细,思考深刻,并具有令人钦佩的牺牲精神。当时的个旧锡矿,是云南工人最集中的地方,人数在十万以上。锡矿工人受到的阶级压迫和剥削之残酷,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发动组织锡业工人起来斗争,在云南党的工作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矿山资本家拥有武装,工人处于奴隶式的管制之下,党组织对个旧锡矿工人运动虽然早就有所注意,但始终难于立足和深入。李鑫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去发动矿山工人运动,便向省临委和王德三提出要求。党组织经过分析研究,同意他带领部分同志去矿山开展工作。
为适应开展工农运动、进行武装斗争的需要,在倘甸,李鑫加紧了对工作干部的训练。他以身作则,打赤脚背挑重物长途跋涉,成天光着上身在烈日下曝晒,致使起泡脱皮;用河沙、炭灰擦身子,使皮肤粗糙变黑,并蓄起胡须。他还刻苦学习工人农民的语言,以便接近群众。几个月时间,斯文英俊,一副书生相的李鑫,完全变成了一个饱经风霜、长年在苦役般的辛劳重压下挣扎过来的矿工形象。即使与他很熟的同志、朋友,都很难辨认出来。他以难以想象的毅力,忍受了肉体上的极大痛苦。看到他刻苦磨炼情景的同志们无不感动敬佩,受到深刻的教育。许多老同志数十年后回忆这件往事时,尚记忆犹新,感叹不已。
李鑫起初进入个旧黄茅山矿区,以开刀烟铺为掩护联络矿工,因流氓捣乱,难以立足。不久和三个同志一起到湾子(矿名)下洞荒荒(huang,指开采出来的矿石),由于不能适应荒荒工作,便撤了出来。1928年8月,党组织派省立师范学校高级部学生党员戴德明化名田贵,通过关系到个旧锡务公司当职员。不久,戴德明又设法介绍化名施鸿祥的李鑫到当时工人比较集中,使用德国进口的先进机器的马拉格厂当索道工,为李鑫深入发动和组织工人运动创造了条件。
1928年10月,云南地下党在彝苗杂居的山寨查尼皮召开中共云南省代表大会,建立了省临委。李鑫和杜涛在会议上强调,要积极迅速发动工农,实行武装斗争,用革命的武装对付武装的反动派。这一正确主张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拥护,省临委也作出了相应的决议。1929年6月19日召开的临委扩大会议上李鑫被选为临时省委委员。
个旧矿山资本家用野蛮残酷手段管制工人,生活待遇是非人的。工人们每天吃霉烂粗糙的“三子饭”(即掺砂子、石子、稗子的米饭),穿的是破烂不堪的麻布衣,干的是超体力的牛马活。而且厂主有任意打骂甚至枪杀工人的自由,简直是奴隶制式的压迫占有。大多数工人是文盲,还有很多童工,党在矿山没有任何工作基础,工人连“共产党”的名称都没听说过。李鑫同工人住在一起,与他们谈心交朋友,帮工人写家信,买刀烟分给工人。矿工因长年吃不到蔬菜、两眼红肿,下矿回来没有水洗澡,身上都长了疥疮,痛痒难熬。艾其国以李鑫的朋友身份用硫黄水替矿工洗疥疮,点眼药,煮饭给他们吃。李鑫以对工人强烈的阶级友爱和热情的帮助,与工人建立了密切的感情,赢得了工人们的爱戴和信任,矿工们亲切地称他为“施大爹”。1929年初,他曾将锡矿资本家的社会政治背景及其剥削压迫工人的情况和自己对开展矿山工运的意见,写成《个旧情况分析的工作意见》,报告省临委,协助领导机关指导工人运动的全面展开。
李鑫利用矿工中流行的曲调,填上揭露资本家剥削压迫,抨击社会黑暗,诉说劳动人民的苦难等内容的词,编写了《走厂调》、《月叹穷》、《十二杯酒》、《八点钟》、《过年调入》、《点兵调》等20多首歌谣。其中的《走厂调》、《十二杯酒》等曾刊登在党的秘密刊物《斗争》、《工农兵》上。这些歌谣的传唱极大地启发了矿工的阶级觉悟。在最先觉悟的工人中,李鑫发展了党员,建立了最早的矿山党支部。同时,为了适应险恶环境下活动的需要,李鑫在工人中组织了弟兄会,并积极创造条件,准备把弟兄会转变为秘密工会。李鑫在极为恶劣艰苦的环境中,开辟了党的工作,在个旧矿山播下了革命火种,打开了新的局面。
沉重的苦活,非人的生活条件,繁忙的工运活动,压不垮李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但却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短短几个月里,他全身长了脓疮,双眼红肿。去蒙自开会时,同志们看到他身体弄得这样坏,都劝他换个地方调治一下,组织上也提出类似意见。他说打入矿山是挺艰难的,另换别人来干这工作,就又要从头开始,而且身体也不一定受得了。委婉地谢绝了同志们的好意,坚持在矿山领导工人运动。
1929年4月,李鑫发动和领导了工人要求增加工资的罢工斗争。依据工人的觉悟程度,从最紧迫的切身利益出发,向锡矿当局提出复工的三项条件:一,工人工资太低,要求增加工资,并按时发付。二,必须保证每天有老妈妈汤(即把黄豆磨碎煮成的汤汁)喝。三,每个工人发给一件羊皮褂。在李鑫周密细致的组织指导和工人毫不妥协的斗争下,矿方被迫答应工人提出的要求,罢工斗争取得了胜利。李鑫更加赢得了工人的信赖和尊敬。
在工人觉悟得到提高的基础上,李鑫在工人中酝酿争取八小时工作制,改善劳动条件等内容的罢工斗争,并考虑发动武装起义,掀起更大的革命风暴。工人高涨的革命热情,引起矿务当局的注意。他们在对工人进行搜查中,发现了我党的几本秘密刊物。锡务公司总经理陶继鲁指挥其爪牙,将公司内有嫌疑的施鸿祥(李鑫化名)、田贵、杨逢春拘捕。陶继鲁曾任昆明高等师范附中校长,陶继鲁的心腹爪牙、曾任该校庶务的郭荣斋认出了施鸿祥就是原高师附中老师李鑫,系龙云政府下令通缉的共产党领导人之一。李鑫被捕后,党组织曾想尽办法组织营救,但没有成功。
陶继鲁出于他对共产党人的刻骨仇恨和邀功请赏的贪婪心理,对李鑫软硬兼施,欺骗利诱,严刑拷打,妄想从李鑫身上打开缺口,破坏我党组织,结果在铮铮铁骨的李鑫身上一无所获。5月11日,奉龙云之命,将李鑫、戴德明、杨逢春、巨伯年等押解到蒙自道尹府,进一步诱降审讯。在法庭上,李鑫等人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宣传共产党的主张,表现了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事业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蒙自道尹江映枢无计可施,龙云下令就地枪决。1929年5月16日,李鑫与戴德明、杨逢春、巨伯年被杀害在蒙自石墙子外。临刑时,李鑫与同志们正气凛然,面无惧色,高呼革命口号,英勇就义。
(原载《云南党史通讯》198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