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英烈】 唐昭勋
唐昭勋(1899-1927.4.20),字伯赓,湖南省晃县(今为新晃县)人。1922年考入国立北京农业专科学校,1926年毕业于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在校期间,曾参加党的外围组织“农业革新社”。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毕业后,党组织曾派他去苏联留学。当时正值北伐战争兴起、工农运动蓬勃开展,中共湖南省委留他在湘工作,并派他到常德地委开展工作,以农运特派员职务在芷江开展农运工作,并秘密发展党组织。1927年4月20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一
唐昭埙,字伯赓,小名鸣凤。1899年农历9月4日出生于湖南新晃(原名晃县)波洲乡暮山坪村。
唐伯赓从小就好学上进,天资聪颖。在家读私塾时,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深受长者喜爱。他性情开朗好动,与学友们团结友爱,常爱打抱不平。有一次一名横蛮无理的学生欺侮另一名学生,他见了,挺身干预,使欺侮者向被欺侮者赔礼道歉。他学习认真勤奋,成绩出众。他爱好吟诗做对,颇有心得。其父去世时,村中两位前辈(均系秀才)要他书写孝联。他欣然从命,立即挥毫,书写20余副孝联。两位命笔秀才惊叹道:“鸣凤多才,真可谓后生可畏,我们当退避三舍了。”
唐年轻时就有胆略。20岁时,贵州军队与当地地方武装对峙,形势险峻。他为了保护群众的生命安全及村中物资,主动前往交涉,终于使贵州军队撤走,群众得以安全。
他从小热爱劳动,常参与一些农事活动,如薅菜、看牛、砍柴等。由于他出生在农村,幼年时期在农村生活了几年,农民生活的困苦,农业生产的落后,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为他求学立志打下了深厚的根基。
二
唐伯赓在老家读了几年私塾后,随家迁到芷江城内定居。由于他立志要在农业上深造,来芷后,便毅然投考了芷江湖南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毕业后,于1919年考入广州农业专科学校,1922年考入北京农业大学。1926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这所大学。
他在广州和北京读书期间,国家正处在动乱的年代。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横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因而拯国救民的呼声四起,人民革命浪潮汹涌澎湃。在这种形势影响下,他毅然投身于革命行列,积极参加了学生运动。此间,他读了不少进步书籍和马列著作,也接触了一些进步人士和共产党人(如瞿秋白等)。1925年他在北京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内名字叫唐省吾)。入党后,他进一步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更加坚定了崇高的革命意志。他与几个同乡同学曾因参加学校一些进步活动,被关进监狱,不久因证据不足而获释。
唐伯赓大学毕业后,党组织派他去苏联留学。赴苏前,他要求回家探亲。当时正值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工农运动蓬勃开展之际。当他回到长沙时,中共湖南区委留他在湖南工作,并派他去常德地委。地委领导因知他在芷江读书甚久,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委他以农运特派员职务,到芷江开展农运工作,并秘密发展共产党组织,以便领导芷江一带的革命斗争。其时,正是国共合作时期,许多共产党员的身份没有公开。中共常德地委民运部长许和均曾对他说:“不能用共产党的名义出面,只能用国民党的名义出现,以做国民党的工作为掩护去组织农民,扩大党的组织,建立党的支部。”他接受任务后,星夜兼程,回到晃县。他了解到地方武装唐汉卿部有几百支枪。为了加强革命武装,他想争取唐汉卿转化为革命力量。在取得了唐汉卿的同意后,便马上去湖北沙市与贺龙同志接头,贺龙同志同意接收唐汉卿部。后来唐汉卿背诺不肯前往,于是计划落空。
1926年8月,唐转至芷江,以在芷江湖南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任教务主任的身份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由于他对芷江人熟地熟,加之有一定的斗争经验,故一到芷江便很快地打开了局面,把工作开展起来了。
三
唐伯赓平易近人,待人宽厚,也很善于言辞。他到芷江后,首先接近在芷江县城教书的一些旧时同学、好友,向他们进行革命宣传,组织他们阅读进步书籍。这些热血青年如彭冠西、滕久斌、张自昂、姚贞如等很快被鼓动起来,纷纷参加革命活动。这时,常德省立二师一批已经加入国民党的芷江籍进步学生卜彬、唐晴川、唐伯镛等受国民党湘西党部派遣,回到芷江,分别在芷江县立男子高小及女子高小任教。这些青年汇合在一起,在他的组织下,开展革命工作,很快便掀起了群众革命运动的高潮。当时,芷江被贵州军阀周西成部的犹国才师所盘踞。犹迫于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形势,未敢轻举妄动,甚至还伪装积极,拥护革命。因而唐在芷江开展革命工作,未受到公开的阻挠。
9月底,在唐的发动和组织下,成立了国民党芷江县党部筹备处,卜彬任主任。同时成立了芷江县农民协会筹备处,杨仁琰任主任。
10月间,上级党组织为了加强共产党在芷江的领导力量,又派共产党员李祖翼(原麻阳特支委员、国民党麻阳县党部组织部长)以国民党党务特派员的身份来芷江工作。共产党员张佐也回到芷江,加上原在芷江第九联中教书的共产党员冯以南,共有共产党员4人。10月底秘密地成立了芷江第一个共产党支部,唐任支部书记。在党支部的领导下,芷江的革命运动有组织、有计划地蓬勃开展起来。在芷江城内开设了惠沅书店,创办了革命刊物——《芷江潮》(3日刊),又秘密设立了油印室,刻印各种革命传单,开展了革命的宣传工作。在那紧张的时日,唐经常工作到深夜,有时还通宵达旦。他把一切精力倾注于革命事业。一次天下着雨,他拿着雨伞与人走在街上,竟忘了把雨伞撑开。朋友请他吃饭时,他经常只吃面前的一两样菜,三两下吃完了就走,有些不知情由的人说他是“书呆子”。他经常走家串户,或邀集一些人座谈,发动和组织工人、教师及进步学生上街进行讲演宣传,散发《潮》报和传单,张贴标语等,以传播进步文章,宣传革命路线和形势,抨击黑暗的社会,揭露帝国主义的罪行。还号召民众不买洋货,商人不卖洋货,驱逐外国神父、传教士等。又发动女学生剪掉长辫,上街宣传妇女的解放,反对裹脚,反对虐待童养媳,反对包办婚姻。他还经常带领一些革命师生下乡,进行革命宣传,号召、组织农民起来闹革命,并在各地创办夜校。他还自编了《农民受苦歌》,教大家唱。歌词是:“正月里来是新年,农民做田最可怜,当牛当马天天累,年关到了没有钱。二月里来暖洋洋,地主老财狠如狼,农民血汗被吸尽,哪个反抗见阎王。……六月里来热难当,一团火球挂天上,地主歇凉摇蒲扇,农民晒得心发慌。七月里来谷子黄,四乡八村盼桶响,农民血汗流成河,谷子进了地主仓。……”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农民的革命觉悟大大提高,斗争热情很快被激发起来了。先后在远近农村成立了14个农会,发展农会会员8000多人,还在五个农会建立了农民赤卫队。
与此同时,城里的各种革命团体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相继成立了儿童团、学生联合会、妇女联合会、商人联合会、工人联合会。
于是,芷江的革命力量迅猛壮大起来,革命烈火越烧越旺,人们对革命的胜利信心倍增,翘首以待。
四
根据中共湖南区委关于尽快在湘西各县建立和扩大党组织的决定,1927年初党支部抓了秘密发展党员的工作,先后发展了龙平章、邱茂璋、江晴文、杨舫等人入党。这时在广东农专读书的芷江籍学生、共产党员周鸣春也回到了芷江。于是在芷江的新老共产党员已有10多人。1927年3月报请上级组织批准,秘密成立了中共芷江特别支部,唐伯赓任特支书记,李祖翼任副书记。
特支成立后,为了增强革命组织的战斗力,根据省农代会的精神,特支以县农协筹的名义,作出了整顿农会的五点决定,即:对农会会员重新进行一次登记;审查会员资格,不合格者不予登记;对混进农会的坏人,坚决予以清除;对农会干部,重新进行一次选举等。唐还率领特支和县农协筹的成员,深入到一些农会,进行详实的调查了解,发现一些农会干部与土豪勾结,包庇敌人,立即撤销了他们的职务,并将其清洗出农会。
由于1926年芷江大旱,农民生活极苦,有的地方还饿死人,而地主豪绅却大囤粮食,故各乡农会在县农协筹的组织领导下,原计划在4、5月间向地主豪绅展开一次打仓出谷的斗争,抓土豪劣绅戴高帽子游街游乡。这时,驻扎在芷江的犹国才,却打着革命军队的旗号,要芷江民众出3万银元的“革命费”。唐和李祖翼3次到犹师部交涉,据理抗争,同时发动城乡民众游行示威,从而迫使犹不得不收敛恶行,无可奈何地取消了征收“革命费”的命令。从此,犹国才对革命更加恨之入骨,欲置唐伯赓、李祖翼于死地而后快。
在革命的斗争中,芷江特支把反对帝国主义作为一项主要内容。他们调查并公开揭露帝国主义分子在芷江的罪恶活动,如进行文化渗透,奴化教育,任意侮辱妇女,残害婴幼儿童,勾结豪绅土匪镇压人民等等,从而激起了民众的极大愤慨。城乡群众在县党部筹和县农协筹的组织领导下,包围了天主堂和福音堂,向洋人掷砖块、石头,要求抓传教士游街,勒令他们滚出中国去。这些传教士惊恐万状,惶惶不可终日,便暗中勾结和收买反动军阀犹国才(给犹国才送了3大担银元和一些金条),窥视形势,伺机反扑。
五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背叛革命,对共产党人及进步人士进行疯狂的大屠杀,使革命力量遭到了重大损失。犹国才闻讯,认为反扑时机已到,于是拟订黑名单,准备对革命力量进行血腥镇压。
正在这时,中共芷江特支决定,迅速召开芷江县国民党员和农协会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县党部和县农会,以便进一步加强领导,开展全县的革命工作。4月13日,大会正式开幕,到会代表200多人,其中女代表20多人。会上成立了国民党芷江县党部,李祖翼任书记长。同时成立了芷江县农民协会,唐伯赓任主席。紧接着举行庆祝大会,会后,参加开会的群众,约一万人,高举红旗,赤卫队员手持大刀梭镖,在唐伯赓及李祖翼、钱县长等人的率领指挥下,进行游行示威。一路上,浩浩荡荡,勇往直前,沿途高呼反帝、反军阀、反土豪劣绅的口号,唱着“打倒列强”等歌曲。队伍来到天主堂门口,要传教士出来答话,限期滚出中国去。洋人紧闭大门,不敢露面。游行者则撞击大门,没有冲开。这天夜里,洋人们便仓皇出逃了。
4月19日,代表大会继续召开,唐和李祖翼分别在会上作了农运工作及党务工作的报告。中共芷江特支决定:20日晚间,由县农会、县党部组织群众提灯游行,热烈庆祝芷江县国民党员和农协会员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及县党部、县农协的正式成立,并庆祝北伐的伟大胜利和揭露蒋介石叛变革命、屠杀人民的罪行。这天,城乡群众准备了纸灯、故事灯、高跷、彩龙船等等。反动派闻讯,即在全城实行武装戒备。一时城内气氛十分紧张。曾有人对唐说:“城内敌人布置严密,恐要动手杀人。据悉,敌人的黑名单上第一个就是唐伯赓,提灯会改日举行吧。”唐答:“怕什么,照原计划进行。”当晚7时许,3000多人的游行队伍在唐的指挥下,由二甲农校出发,过北街,出南门,经江西桥直往河西前进。一路上,口号声、鞭炮声、锣鼓声、沿途群众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约9时许,仇恨革命的犹国才,步蒋介石的后尘,向革命人民动刀开枪了。他一面派人到县党部、县农协抓人,一面向游行队伍开枪,进行血腥屠杀。此时,唐在城外,他没被敌人的刀枪所吓倒,心里想的是广大革命群众的安全,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返回城里,站在一家商店的柜台上,高声揭露敌人的罪恶行径,指挥游行的人们迅速疏散。此时,他虽已被几十个反动士兵包围,但毫不畏惧。敌人用刺刀乱戳,他两腿被刺中11刀,鲜血淋漓,还继续高呼革命口号。最后,敌人将他抓住,用布堵口,扭送犹国才师部。敌人想叫他屈膝投降,对他软硬兼施,严刑拷打,他却坚贞不屈,与敌人舌战。敌人理屈词穷,无言以对,气急之际,竟残忍地将他的喉管割断,又在他胸脯上捅了五刀,然后在他尸体上捆上一块大石磨,投人芷江西门外潕水河中。牺牲时,年仅28岁。
(原载《建国前芷江党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