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故事]邓伟:做好每一件事(图文)

学生记者 代雨君 2014年01月07日 报道浏览次数:

  

  邓伟是资环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07届的毕业生。大学毕业后,选择在平谷区大华山镇李家峪村担任大学生村官。

  择业之初,邓伟并没有最先选择大学生村官,而是在大兴区一个土地整理公司实习。当时,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面试时却和招考单位李家峪村负责人一见如故。于是,他决定选择走这条路。当然,选择村官,也有农大校训“解民生之多艰”多年熏陶的因素。

  结合实际 发挥特长

  平谷区大华山镇李家峪村是一个坐落在平谷和密云边界上的深山区村,村民居住分散,经济不是很发达,村里生活也较贫乏。邓伟到村时,正赶上村书记换届,村里一系列重点工作陆续上马。与此同时,北京市对基层项目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因此,他在前期调研、项目申报、项目管理、后期宣传等过程中展开拳脚。

  村官的工作可大致分为几类:工程、创建、宣传以及帮助书记和村主任的具体辅助工作。这些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工作,在邓伟的努力下,逐渐变得有了特点。曾经当过“小记者的他,将爱好特长与工作结合起来。“大华山镇是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特点和优势,再结合自己的一些爱好,形成了一个新的工作板块——把村里的新鲜事,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事情通过报纸发表。”于是,李家峪村的新农村建设故事陆续登在北京日报、北京商报、劳动午报、京郊日报、平谷报、平谷区刊、大华山镇镇刊、镇报等媒体上。

  大家的共识:有事找小邓

  在三年的村官生涯中,邓伟坚守在他的岗位上,帮助村民解决了不少小困难。有一年,中国移动平谷分公司推出“一村一大家”的业务,每人每月两元钱。入网以后,一个村便形成一个大的集团用户,互相打电话免费。

  当时村书记让邓伟负责这项惠民活动的推进工作,当他将这项业务介绍给村民时,只有部分村民入了网,不知道什么时候,村民之间流传着一种说法:即使入网,互相打电话还是会被扣费。后来,村民越来越不相信这个业务。邓伟得知这一消息,立即与移动公司联系,并帮助村民查询扣费记录,结果得知,被扣的话费是因为与网外用户通话。真相水落石出,更多的村民入网,为大家节省了通话费。

  就是在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小事中,邓伟不断成长,逐渐学会了如何高效地解决问题,怎样能切实地帮助居民。“消除误会是立身之本,为民谋利是进步之方。”他总结到。

  时间久了,李家峪村的村民们已经形成了“有事找小邓”的共识。“遇到村民找我办事,我能办的就帮大家办;办不了的,就告诉他怎么办,找谁办,或者帮忙联系他人帮忙办。”

  收获满满 迎接挑战

  在帮助村民的过程中,邓伟也在不断收获。在担任村官的第二个年头,他就被评为了2008年北京市优秀村官。从最初的不知所措,到三年后的成熟干练,邓伟逐渐懂得了怎么和老百姓打交道,怎么在务虚和务实之间取得平衡。

  结束村官工作后,邓伟通过优秀村官选拔,直接通过了区委常委会考察,进入区直事业单位,被幸运地选拔进入区人力社保局。后来,他又进入台盟中央联络部工作。

  三年的经历,让邓伟深知大学生村官的不易。这期间,可能会遇到困难,碰到不理解,承受各式各样的压力,但邓伟没有退缩。他坦言大学生村官的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来自家长,家乡人会觉得从农村出来,又去农村工作,很多人用‘安慰’的语气,表达对我这份工作的不看好。二来自生活。”他说,“当时我们都自嘲,说回到了东直门,就是回到了大城市,跟大都市的生活似乎都快脱节了。”

  除了这些,邓伟觉得坚持三年最大的挑战是再就业压力。村官三年任期届满,都会面临接下来怎么办的问题。然而他说,从在平谷人力社保局工作期间看到的统计资料来看,只要坚持三年、完整走完村官任期的人,最后的再就业情况都非常不错。

  对于做好村官工作,他作了几点总结:“耐得住寂寞——对农村艰苦环境要有准备;受得了委屈——出发点好不代表结果就是好的;挑得起担子——创造条件工作;经得起表扬——恭维话和风凉话都不能影响心态;抓得住机会——机会来了要勇于表现”,他幽默地说,“最后,不要老想着做‘聪明人’!”

分享到: 更多
标签:基层故事 村官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