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故事]肖日考:乡亲称道的“咱村好支书”(图文)

新闻中心 2013年12月17日 报道浏览次数:

  [编者按]“入主流、下基层、立大志、成大业”,这是每名毕业生耳熟能详的一句倡导。近年来,我校一批又一批学子带着母校的嘱托,背起行囊,走入基层。光阴荏苒,与乡土为伴的日子里,他们走过了怎样的人生之路?近期,就业指导中心与新闻中心联合推出专栏,带领读者走访在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向您讲述他们的故事。

    

  如今,在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大兴镇建设村提到肖日考,村民会向你竖起大拇指说:“我们的书记好样的!”

  我校动科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肖日考,去年8月份离校后即奔赴江苏,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今年9月,他全票当选为建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年有余便被推举为村里“一把手”,这在大学生村官中十分少见。

  自走进大学校门那天起,肖日考就希望毕业后能做一名大学生村官,通过这个平台为“三农”服务。为此,20123月,经学校推荐,肖日考到宿迁市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驻村实习”。期间,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老百姓的善良和质朴更加坚定了他到基层奋斗的信念。还未毕业,他就与宿迁市签订了三方协议。选择到基层一线工作,他早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我到这里做村官,不是为了将来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老百姓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尽自己的努力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可是真正到了村里,这个年轻的大学生还是没有立刻取得乡亲们的信任。“二十出头,大学刚毕业,能吃得了苦,办得了事儿吗?”村民的眼光之中带着怀疑。甚至,肖日考“手下”的4位村干部和7个村民小组组长,对他的一些想法、决定也不以为然。

  让大家改变对自己的看法,是第一要务。肖日考决定,要用行动证明自己能吃苦、能干事。

  从此,乡亲们在村里常常看到肖日考的身影,不管是烈日、黑夜、刮风、下雨。入村后的这两个月,肖日考挨家挨户走访,先后整理和建立了村情档案和贫困户档案,详细记录村情民意和全村70个贫困户信息。

  在农忙时节,为了引导老百姓不焚烧秸秆,保护大气环境,他牵头组建了秸秆清运队伍。每天上午十点,这支队伍准时投入工作,直到下午四点结束,帮助村民从田间地头把秸秆运走。他们还把这些秸秆送到附近草场出售,不仅保护了环境,还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2000余元。

  光能吃苦还不够,让村民认可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为村民办实事儿”,肖日考心里想。

  为了带动村民脱贫致富,肖日考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带领村民投资创办了“宿豫区春梅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先进的智能化养殖设备和科学养殖技术。为了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养殖风险,他还以母校为后盾,请学校专家教授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如今合作社的效益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他的行列。

  为了增加老百姓的收入,肖日考通过多次调研和分析,决定从土地流转入手。可是,不少村民对土地流转存在疑虑。于是,他决定自己带头做示范。与其他两位大学生村官一起,在组织部门的帮助下贷款30万元,在村里流转了130亩土地,购买两台大型的农业机械,成立了“宿豫区日考稻麦种植家庭农场”,进行绿色无公害大米种植。由于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的经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成本。节省劳力、提高工作效率的好处,乡亲们都看在眼里,土地流转渐渐得到认可。

  肖日考还帮村民解决了不少“急、难、愁”的问题。针对大家反映比较强烈的农田上水难和排水难问题,肖日考一个人拿着相机、冒着夏日的酷暑到田间地头实地调查了一遍,并把调查的结果写成调研报告交给镇领导,政府为村里修建了1座电灌站和4条防渗渠。当得知村民李强一家都患有重病,儿子患有白血病时,肖日考多方奔走,为他们争取到一万元的救助金和全家低保。为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他通过努力为村里争取了一条水泥路。

  一年多来,肖日考赢得了村民的口碑和组织的嘉奖。今年七月,他分别获得了“宿迁市第四届十佳大学生村官”和“宿豫区十佳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成为唯一一位同时获得这两项荣誉称号的大学生村官。他说,也正是在村官的任上,让他丰富了经历,锻炼了能力,真正明白了什么叫“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在肖日考工作的村部,有个大学生村官便民服务岗。这是村民们最喜欢去的地方,人们都说,咨询事情、办理手续,不用到镇上,“到服务岗找小肖去就能行”。日子长了,肖日考成为村民们信赖的人,成了乡亲称道的“咱村好支书”。

  经常有人问他:“你这个外地村官,会不会有一天离开宿迁?”肖日考给他们的回答是:“宿迁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有关心我、疼爱我的领导,有信任我、支持我的乡亲们,有我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我哪也不去。”

(学生记者 张赛梅 记者 闻静超)

分享到: 更多
标签:大学生村官 肖日考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