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故事]刘亚鹏:我为乡土 乡土为我(图文)

新闻中心 2013年12月23日 报道浏览次数:

  

  “学农,爱农,为农服务”是刘亚鹏作为一个农村子弟一直以来的理想。自2002年考入农大,到大学期间加入“农研会”,再到毕业后成为北京第一批村官,这个理想,于刘亚鹏而言,从未远去。

  在平谷区马坊镇二条街村村官任上的三年时光,让他的梦想和现实真正地融为一体。三年里,他为村里办了实事,也完成了从一名大学生到一个社会人的角色转变。

  “我为乡土,乡土为我”是刘亚鹏担任村官期间的真实写照。

  “学农为农是我一直的心愿”

  2006年,刘亚鹏大四。年初,他在学校网站公告中看到关于“大学生村官试点报名”的消息,非常欣喜,赶快报了名,“觉得与我一直想为农服务的心愿不谋而合。”

  “我一直都想到农村去。”刘亚鹏说。他出生于山西长治的一个农村家庭,深刻地了解农业、农村、农民的不易。大学四年里,他始终希望尽自己的力量为农村做点实事。为此,大一暑假,他带队到家乡农村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后来每年的假期,他都会去北京通县、湖北仙桃、山东微山湖、甘肃洛门等地农村进行社会实践,为农民做实事。2005年,作为农研会会员,刘亚鹏参与策划了《乡土乡亲》三农科普丛书,用农民朋友都能看得懂的“土的掉渣”的语言来传播科技和知识。2006年春运期间,刘亚鹏参与策划了农民工春运列车广播节目,并在全国农民工返乡专列上播放。

  大学四年,更坚定了刘亚鹏到农村去的决心。因此,在自己面临毕业时,听说“村官”选聘的消息,便满怀期待地准备到基层去,干一番事业。通过笔试和面试后,刘亚鹏成为平谷区马坊镇二条街村的村主任助理,也是北京市在2005年试点后招录的第一批村官。“那时感觉十分光荣,很开心”,刘亚鹏回忆说。

  初到任上磨练多

  等待选拔结果时,刘亚鹏与同学结伴去平谷区踩了踩点。谈到对村子的第一印象,刘亚鹏直言:“很冷清,离城市太远,想到一个人在这里工作,很失落;想有所作为,却怕现实让人失望,有点不敢面对。”

  但未来是未知的,需要有勇气的人去闯荡。“虽然有很多顾虑和不确定,但总体来说,想为农村做些事的想法大于自己的疑惑和担忧,到村里试一下吧。”怀着复杂的心情,刘亚鹏于3月7日到二条街村正式报到。

  村里的工作是琐碎的。例如:“写一些总结,项目申报,介绍信,合同,在电脑上录入信息。”事情看起来简单,可刘亚鹏适应这里的生活用了将近一年时间,因为,工作中总存在一些小困难。

  首先是当地语言,“我前3个月听村民唠嗑,根本不懂。”其次是社会经验少,对农村环境不熟悉。更重要的,是心态问题。“原来心态放得高,慢慢才能沉淀下来,在村里,做事需要平和。”在随后的一年中,他一点点克服了语言障碍,与村民熟络起来,把心态放低,脚踏实地,顺利实现了大学生到“村官”的过渡。

  三年很短,成长太多

  刘亚鹏在任时,赶上了二条街村的一件大事。村里预备着借新农村建设之东风筹建温室大棚。于是,“种什么,怎么种,哪里申请经费,寻求技术支持,买苗育苗,预期收入多少,怎样发动老百姓”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在这个过程中,刘亚鹏写了项目申报,随村领导到各地考察,参与了讨论决策,联系技术支持,回农大请老师宣讲,申请有机证书……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克服重重困难,二条街村建成了面积120亩的“江海河有机草莓观光采摘园区”,当年每亩产量达8000斤。“草莓大王”王玉山家的两个大棚收入超过7万元,还在当年的北京市草莓大会上获得了一等奖,村民李海军家庭年收入比去年增长10多万。

  园区的运营,使得草莓种植户人均年收入从过去的几千元一跃而至两万多元。过去村民对新技术不相信,现在他们是争相学技术,对“村官越来越信任。回忆起当时的心情,他说“感觉自己来村里,尽绵薄之力,为村民做了点实事。”

  村民是最善良、最朴实的,刘亚鹏真心为他们,他们也真心地对待刘亚鹏。回想起那段日子,刘亚鹏心中满满的都是感动:“我去村民家买草莓,他们都不收钱;住的地方没暖气,村副主任的爱人给做了一床新的厚棉被;每次回去看他们,他们都会拿很多草莓、红薯、花生让我带走。”

  2009年,刘亚鹏村官任期已满,怀着不舍和想为更多人服务的心愿,他离开村里考取了当年的公务员。他现在每年至少回去一次,看看村里的变化。

  回忆三年做村官的日子,刘亚鹏说,自己收获了很多,比如协调办事的能力,考虑问题的全面细致性,村领导的信任。这三年,也让他褪去了当年的青涩,养成了如今的平和心态,脚踏实地地学习。他说,今后无论去哪,二条街村留给他印象都是深刻的,遍地的草莓,走过无数遍的土路柏油路,曾听得一头雾水的乡音,与村里人的贴心交流,这些都是他最美的回忆,最宝贵的财富。

  后记:

  采访后,刘亚鹏为记者发来一段话,讲述他对农村、对村官生活、对今后事业的看法:

  “农村对于我们这些大学生村官来说是记忆深刻的!我们的踏上社会的第一步就是这里,这里就是第二故乡,是新的梦的开始,虽然有泪水,有汗水,换来的更多的是村民的笑,是村民的心,村里的老百姓是朴实的,他们不会因为你是什么而对待你,他们只会以你对他们的心来回报你。在村里的日子是最简单快乐的,但是人总有远大理想,不可能在这里停息一辈子。就像来了这里又走了的其他人一样,最终做的事业大家都没有离开农这个字。既然选择了农大,就要严谨的一辈子秉承校训,做一个学农,爱农,为农的新时代农人!”

  (学生记者 贾舒喆)

分享到: 更多
标签:刘亚鹏 村官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