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暑期社会实践]我校学子暑期在湖南岳阳调研岳阳花鼓戏发展现状(图文)

实践小分队 供稿 2013年09月12日 报道 浏览次数:

实践小分队 供图


暑假期间,我校电视台“湘寻花鼓”实践小队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进行了社会实践。本次实践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岳阳花鼓戏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由花鼓戏这一独特戏种出发来探寻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精髓。

实践小队在拍摄一部关于花鼓戏纪录片的同时,还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了解花鼓戏历史与发展。在为期一周的实践中,我们在岳阳文化局负责人及花鼓戏剧团演员的帮助下,采访了演唱花鼓戏的老前辈,了解了岳阳花鼓戏的历史与发展;参观了岳阳县文化馆,与演员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跟随演出的演员下乡,探寻花鼓戏在城市与乡村发展的异同;在该县就政府工作人员和居民分别进行了关于花鼓戏的问卷调查。

岳阳县文化馆馆长刘望平说:湖南岳阳的花鼓戏在六七十年代一度发展繁荣,到了八九十年代,爱看戏的人越来也少,这一戏种渐渐没落。08年岳阳花鼓戏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后,其发展迎来了转折点。申遗的成功,让当地政府开始重视花鼓戏的保护,不仅成立了专门的保护机构,文化馆还招收了一批小学员传承的后继力量。在进行街头随机访谈居民时小队成员了解到,政府的宣传工作一定程度上居民已经感受到了,但是会主动选择去看花鼓戏的人群还是局限于老年人。有居民反映如果花鼓戏能够与时俱进更新戏的内容,可能会让消费人群变广。

为了亲近演员的生活,拍摄出更加真实的花鼓戏纪录片,小队成员与演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包括走进“花鼓戏家庭”,两次跟随演员下乡演出走入相思乡、饶村乡等地。根据村民们与城镇居民们针对花鼓戏反应的异同,小队成员了解到,花鼓戏在乡村比在城镇发展有市场;而之所以至今它仍旧有发展市场,是由于其包含独特的方言与贴近生活的特色。

此次实践,小队成员不仅近距离接触了花鼓戏这一独具特色的剧种,而且探寻到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其传承发展的力量。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