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新同学你好]迎新工作中的传统和新变(图文)

刘铮 学生记者 刘子宁 2013年08月28日 报道 浏览次数:

学生记者 摄影



对高校来说,迎新生是每年都有的常规工作,但这项工作也能常抓常新。我校今年迎新延续那些好“传统”?又有什么新特点?记者了解——

新生报到系统首次助力迎新

8月27日上午的迎新现场,云南籍的新生王齐尚走到理学院摊位前,拿出了通知书准备报到。工作人员拿起条码枪,对着通知书上的条形码轻轻一扫,电脑屏幕上即出现了她的档案资料,在对照系统资料核对了通知书、身份证和本人后,王齐尚不到两分钟即完成了入学的第一步手续。与此同时,王齐尚的报到情况也传到数据中心,招生办公室设在迎新现场的电脑上的报到数据也实现了同步更新。而在往年,这种统计只有在招办人员到相关学院询问才能知道。

这是新年首次启用的“新生报到系统”发挥的作用。这一系统使我校每年一次的迎新工作实现了数字化——通过招办、网络中心共同开发的这一系统,新生可以在未到校之前,在家中即可实现网上咨询、信息采集、填写调查问卷、申报绿色通道、预订被褥等物品,查询通知书邮寄信息、住宿安排,以至查询联系同班和同乡的同学。

在新生报到环节上,“新生报到系统”通过扫描录取通知书上的条形码进行学生身份的快速身份识别,改变了以往审核过程的手工操作;系统还实现了宿舍分配、绿色通道办理、迎新现场审核、学生数据下载及查询、报到进度的实时统计分析等功能。同时,构建了统一的数据库平台,保证了各学院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及快速流转,实现了报到数据的实时统计分析,从而大大加快了各流程的工作效率。

网络中心主任桂银生介绍,“新生报到系统”是我校正在实施的“数字校园”的一部分。今年首次在本科生迎新工作中使用,未来还将应用于研究生新生的报到工作,从而实现我校新生报到全面数字化。而“数字校园”项目的其它应用系统将统筹规划、分期建设,从今年下学期开始将陆续推出投入使用。

学院突出新老传承

在农学院迎新摊位一旁,几摞书放在一块塑料布上,几个大一新生正在挑选。这是学院的传统服务项目之一,“我们收集大四、大三同学的专业书籍,本着循环利用的原则,让大一的师弟师妹按需选用,也算是一种传承”,农学院分团委书记刘姝言介绍。他们推出了党员“1+1”计划,每一个党员志愿者与新生结成对子,从生活、学习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指导服务。

食品学院的迎新摊位上也摆着从已经毕业的大四同学那收来的旧书,“我们这项‘图书漂流’已经在老生中开展了,今年是第一次面向新生,每人限取三本”,食品学院分党委书记陈明海介绍了活动。一旁,几个大一新生正在从旧书中选出自己心怡的专业书籍。

动科学院今年邀请专家、教授给新生们做访谈,变原来一言堂形式为现场回答新生提问,通过有针对性地表达为新生答疑解惑。而工学院今年则组建毕业生宣讲团到新生中宣讲,用自身经历给师弟师妹鼓劲,引导他们他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提前介入、全面服务引导

还没入学,人发学院的杨智显就加入了新生QQ群,在里面既有新生们互通信息,也有专人负责答疑。类似这样的,今年多个学院都提前与新生利用电话、QQ等现代通讯方式联系。

理学院要求所有新生班主任、辅导员参与,提前与新生取得联系,把工作做在前面。水院也动员所有老师、院领导齐上阵,都在迎新现场服务新生,“这也是让大家体验一线工作,践行群众路线”,水院分党委书记杨培岭说。他们把原定30日的学院开学典礼提前到28日下午4点,并且和新生家长会连在一起,让新生们提前进入学院。同样早动手的还有思政学院,针对学院只有研究生的特点,学院安排新生尽快进入课程学习,并结合13个新生中有7个是党员的情况,尽快建立起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理学院全体学生党员都参加了迎新,8月22日就完成了相关迎新培训。

除了与新生提前接触,还有学院鼓励新生当志愿者,让新生提前感受校园气氛,在行动中感受师兄师姐的传承。比如在经管学院,很多新报道的同学都放下行李就来到现场,为自己的同学提供服务。

今年,生物学院推出了启航计划,对新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心理适应等进行培训,让同学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更好成长。针对新生军训期间空闲时间集中的特点,他们对新生展开密集培训。除从学习、心理上进行培训外,工学院今年就拟推出军事化管理,对新生出勤、上课、参加社团进行严格管理,并倡议新生期末考试期间到自习室、图书馆自习,提高学习成绩。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