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之星]韩朝明:压力就是动力(图文)
韩朝明是我校工学院机制094班的大四学生,积极乐观、独立上进、阳光随和、乐于助人是他的同学和室友评价他时用得最多的词汇,他的舍友韩国建评价说:“朝明,非常积极乐观,在他的内心充满了正能量。”
纵使生活中有着种种的困难,韩朝明依然用他的正能量把大学生活过得丰富多彩。他说:“大学中的点点滴滴磨炼了我坚强的意志,感谢贫困。”
母亲的艰辛让他发奋
韩朝明出生于一个贫困的河北农村家庭,家中只有几亩贫瘠的土地和一间简陋的瓦房,却要养活家中的四个孩子。在他一岁多时父亲因病去世,将家庭的重担全部留给了母亲,这不禁让这个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了。母亲既要完成地里的农活,又要起早贪黑的开小卖部,来维持家庭的开支。韩朝明从五岁开始,他就学会了帮家里干农活;七岁,他就学会了在小卖部卖东西;八岁,他就学会了骑车去十几公里的县城进货。

上初中时,母亲为了让他有个好的学业,把他送上了县城的私立中学。那时,他的大哥要上大学,家中要花费不少钱。初三那年,他拼地命学习,终于被保送到了邢台市第五中学。初中三年下来,他发觉已经五十多岁的母亲头发全白了。
高中的一次放假回家,母亲不在家,韩朝明就去地里找母亲,看到母亲正在打药。他远远的就看见母亲将装满农药的喷雾器放在井边,却怎么背也背不起来,好不容易背起来了母亲却差点跌倒在地上。那时母亲已经57岁了,他见到这种情况,眼泪刷的一下就流了出来。他赶紧跑过去接住母亲的喷雾器,说:“妈,我一定考个好大学,回来报答您。”
以后上学绝不花家里的钱
在上初中时,韩朝明就发誓以后上学再也不花母亲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韩朝明被保送到邢台第五中学后,学校将他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全免,每年还有一千元的补助。他也更加刻苦地学习,每年都拿奖学金,也从来没向家里要过钱,最终他以全校第二的成绩考上了我校。
考上大学的消息让家里笼罩在喜悦的气氛当中,但紧接着学费的问题又愁坏了家里人,家中的全部家底只有四千多块钱,无论如何也凑不齐第一年的学费。正在这紧要关头,邢台市福利彩票中心的三千元补助金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交了学费以后,心里感觉沉甸甸的,韩朝明又一次下了决心,大学绝不花家里的钱。于是,在大一寒假,他去了一家教育机构当助教,寒冷的冬天每天早上六点就要起床,一直要忙到晚上十点,半个月后他拿到了大学的第一桶金1050元。大一下学期在他买了电脑后,他身上就只剩下几百元的生活费了,但他相信“坚强总会有出路的”。于是,他产生了卖东西的想法。说干就干,他用身上仅有的钱进了一批货,大二开学,他又盯准了新生入学的市场,把生活用品卖给新生。大二上学期,他去了公主楼二层餐厅做小时工,在洗碗间的工作又脏又累,但他都坚持下来了。此时,每天的课已经挺多了,即使工作很累,他也坚持早起去跑步读英语,晚上累的基本上头一沾枕头就睡着了。
就这样,他边打工边上学走过了大学四年,践行着他“以后上学绝不花家里钱”的诺言。
学业实践从未被落下
四年间,韩朝明从没有放弃过学习,大学期间获得了曾宪梓奖学金和学习优秀三等奖学金,最终以优异的成绩保送了本校的研究生。大学,除了本专业知识的学习,他还不忘拓展视野。业余时间,他看了不下一百五十本课外书,听了不下五十场的讲座,还做了一本厚厚的读书笔记,在超出学校要求的范围内多选了二十学分的选修课。白天在宿舍根本看不到他的身影,因为他从早上出门直到晚上十点以后才回宿舍。

大三上学期,他选修了金融双学位,交完双学位的钱,他身上就剩两三百块钱了。助学金迟迟未发下来,课程又多又没时间打工,他再一次紧衣缩食,每天只花六块钱,吃最便宜的菜,遇到免费汤就多喝两碗,就这么硬坚持了一个月,直到学校的助学金发下来才得以解决。
大学期间,他也不忘回报社会,关爱他人。在大学期间,他担任了班长,积极组织各种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他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大一暑假,他作为队长,带领十名同学奔赴四川省成都市和兴文县给当地的孤儿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受益孤儿一百五十人。他还义务献过血,担任过北医三院志愿者,科技馆志愿者,“我为家乡送信息”志愿者等一系列公益活动。
对于即将到来的研究生生活,韩朝明依然乐观。他打算好好做科研工作,多扩展课外知识为回报社会打好基础,他还打算继续打工,并且找一些实习,但会在打工的钱能满足生活需要的情况下,把尽量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他说:“因为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压力就是动力。”
本文图片摄影 学生记者:王家欣 闫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