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潘彩清 摄影
10月15日,是伊斯兰教传统节日——古尔邦节,晚上七点,西区清真食堂别有一番景象,我校穆斯林同学相聚在一起,载歌载舞欢度一年一度的重要节日。
“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或称为尔德·阿祖哈。“尔德”是节日的意思。“古尔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所以一般把这个节日叫“牺牲节”或“宰牲节”。
学工部老师和相关学院老师、辅导员转达了学校对穆斯林同学的节日祝福,并对离开家乡亲人在农大学习的穆斯林同学表示慰问。参加活动的学工部洪莉老师说,我校是一个拥有多民族学生的大学,少数民族同学是我们大家庭的一员,同学们富有特色的文化传统和习俗,使我们的校园文化更加多彩和绚丽;希望来自不同民族的同学们能为国家兴旺富强的共同目标而努力进取,为祖国的发展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作出贡献。
当晚,东西校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近100名学生共进晚餐并参加庆祝活动。富有浓郁民族气息的《普塔舞》拉开帷幕,曼妙的舞蹈、欢快的节奏,让老师和同学们感受到了浓郁的节日气息。大家还一同跳起了欢快的民族舞蹈,畅叙情谊,共享节日的幸福和快乐。联欢活动增进了民族团结,给传统节日增添了新的内容,赋予了新的意义。
和老师们一起庆祝节日,穆斯林同学们感到温馨。人发学院2013级新生阿迪力说:“两个月前,我们从新疆的各个地方来到农大,从陌生到相识,从相识到相知,又从相知到相亲。感情的升华,使我们对我们的学校、老师、同学、老乡更是难舍难分。一声声‘老师好’、‘同学好’温暖着每个人。今晚的‘古尔邦节’晚会里,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馨。”
新闻链接: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起源于一个伊斯兰教故事:真主为了考验先知伊卜拉欣的忠诚,在夜里降梦给伊卜拉欣,叫伊卜拉欣宰杀自己的儿子献祭。伊卜拉欣毫不犹豫地照办了。就在他要用刀子割断儿子伊斯玛仪的喉管时,真主便派使者用一只黑头绵羊替代了伊斯玛仪。因为这个传说,形成了今天的古尔邦节。古尔邦节是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一年一度共同的盛大节日,象征着喜庆幸福,是新年的开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