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曲越 摄影
我校又一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向企业转化:26日上午,我校与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可降解高分子包膜控释肥料中试生产技术”将进入产业化阶段。学校党委书记瞿振元会见中盐红四方负责人,校长助理、资环学院院长龚元石与中盐红四方总工程师谢中平代表双方在协议书上签字。
“可降解高分子包膜控释肥料中试生产技术”主持人、资环学院教授胡树文介绍,2006年5月新型肥料研发团队组建,展开新型包膜控释肥料研发。针对以往硫磺包衣缓肥料、聚烯烃类包膜肥料的效能缺陷,团队将研究方向锁定在高分子膜材料领域。2008年3月团队采用高分子原位反应直接成膜的工艺,开发系列新型膜材,优化并确定小试包膜工艺参数。随后,团队自主设计开发和建立包膜控释肥料生产线,实现中试水平生产。
2009年秋季以来,研发团队在不同地区对蔬菜、果蔬和大团作物的肥效实验表明,这种新型包膜控释肥料,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缓释肥料标准,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农作物,特别是大田作物;可使作物增产9—15%,亩增收100多元;在减氮量25%条件下,可以保证稳产或增产。业内专家评价,这一研究创新性强,解决了以往控释肥中存在的降解性低、控释性差、稳定性难于保障及生态安全性差等问题,在国内首次实现新型易降解高分子包膜控释肥料的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生产工艺安全环保;在不同作物上均表现出增产效果。成果在整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这次技术受权方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是中盐总公司控股的大型化工企业,拥有全国首家化工农化服务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缓控释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红四方”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农资行业最具价值品牌,红四方系列产品是中国进入WTO推荐产品。近年该公司投资100多亿元,致力(安徽)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化工园区建设,主营农化、盐化和精细化工三大系列产品。
根据双方合作协议,许可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销售这种新型易降解包膜控释肥料。由于该技术生产效率高,生产过程与产品具有环境友好特点,价格又比同类产品低廉,它的产业化将大大提升我国控释肥料产业的竞争力。而产品推向市场以后,在促进生产的同时,也将缓解我国农业过度施肥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及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
龚元石在签字仪式上说,社会服务是大学重要职能,学校始终有一种责任感——为国家发展重大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为涉农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可降解高分子包膜控释肥料技术是其具体体现之一,期待这一技术的产业化,为粮食产量和品质提高,为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龚元石与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枫共同表示,希望通过项目合作的契机,加深校企友谊,带动更多双赢合作。
我校新农村建设研究院副院长兼科研院副院长吴海芹主持签字仪式。中盐红四方副总经理陈勇、策划新闻中心主任干俊、市场部部长陈云水、研究部主任樊荣琦、技术发展部主任束维正等;资环学院分党委书记潘志华、财务处副处长张立英、资环学院副教授任雪芹、科研院推广部主任王福军和学院学生代表共同参加签约仪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