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7月17日至7月21日,我校资源与环境学院社会实践小队在青海省大通县及周边地区开展关于“生态旅游与生态经济”调查的社会实践活动。
大通县地处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北部,属省会西宁市辖县。丰富的物产资源,独特的自然景观,怡人的凉爽气候,使大通县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具有“夏都生态园”的美誉。近年来,随着全省确立“一圈三线”的生态旅游发展思路,大通县也大力发展旅游业,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为深入了解中国西部较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新思路,小队以“生态”为主题,开展了当地部分景区生态环境的实地调查,景区周边的问卷调查及整理,当地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认识,红色足迹的追寻及思考四个方面的内容。
几天的实践活动中,实践小队拜访了当地林业旅游局,在与旅游局规划统计科科长孙东祥的交流中,小队了解到大通县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历史和前景,对当地经济的促进和取得的成就,以及目前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为进一步了解当地生态旅游的情况,在孙科长和市场开发科科长张华春的带领下,小队在察汗河国家AAA级景区和鹞子沟森林公园开展实地调研,直观了解到景区的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面对部分景区管理不善,导游资源缺少等问题,队员们应用所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实践期间,小队还在青海湖、老爷山等旅游景点周边地区开展问卷调查活动,并且对问卷进行整理归纳。充分了解到游客和当地居民对“生态旅游”等方面知识的认识,以及他们对大通县更好发展“生态旅游”的意见和建议。几天的社会实践工作,让小队队员在合作、与人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面对游客们提出的疑问,队员们耐心解释,细心沟通,在小队队员共同努力下,很多游客积极配合调研工作,帮助队员完成调查问卷。
此外,追寻红色足迹,不忘先辈热血精神,是小队实践活动的另一重要内容。通过参观大通县烈士陵园和青海原子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队员们充分了解到:在西部广袤的大地上,革命先辈挥洒下的热血与激情。通过红色精神的洗礼,队员们纷纷表示,将不忘恩情,用自己的所学,书写灿烂篇章。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队员们应用所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践行“将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的希望,共同学习,共同进步。通过活动,小队对于青海省大通县的旅游业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了解到发展生态旅游业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以及处于各个职位,各个年龄段的人对于“生态旅游”的认识和看法。对于发展生态旅游存在的各方面问题,以及如何让更多的人认识生态旅游,小队队员都积极参与讨论,道出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为了更好地完成此次调研任务,更好地了解社会现状,队员们都不懈努力。
截至21日,小队顺利完成实践内容。队员们表示:大美青海,魅力夏都,夏都生态园因生态而美,生态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它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的可持续性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们将时刻不忘作为一个农大学子的责任,尽自己之力保护环境,尽自己所能服务社会。小队队长刘亚荣说:“大家因一个目标而相聚,为一个目标而奋斗,在大美青海,追寻红色记忆;在魅力高原,书写灿烂青春。看着队友们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是我最大的收获。此次实践活动的目的,不仅是我们自身的锻炼,更是希望通过我们的活动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但众多的力量汇聚到一起,必定可以为我们的生态环境做些什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