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务处 供图
6月22日上午,教务处为2011年完成我校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塔里木大学联合培养项目的学生举办欢送会,教务处处长吴文良、副处长谭豫之出席会议。
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的通知,我校与内蒙古农业大学自2006年探索开展了“2+2”模式的联合培养项目,参与项目的同学一、二年级在内蒙古农大就读,三、四年级在我校继续学习。2010年,我校开展与塔里木大学本科生的交流培养,按照双方协议,塔里木大学学生在二年级后可参加选拔,到我校相关专业学习一学年,再回塔里木大学继续学习。今年6月,我校又进一步与塔里木大学协商,提出新的联合培养模式,双方展开“1+2+1”的学制培养形式。
实践证明,联合培养是支援西部高教、促进教育均衡的一种有效模式。联合培养学生在校学习一年后,有15%的同学进入新班级的前20%;而在已经毕业的4届学生中,深造率近50%。2011年与内蒙古农业大学的联合培养学生中,14人成功考取了新南威尔士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学校的研究生,另外还有8人找到中国银行、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工作单位。
欢送会上,谭豫之首先针对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对口支援项目联合培养学生协议、中国农业大学—塔里木大学本科生交流培养协议的整体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历届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了总结。
吴文良对31名内蒙古农业大学、18名塔里木大学的学生顺利完成在中国农业大学的学习任务表示祝贺,并对这些学生提出新的希望。他鼓励继续学业的同学能够延续高昂的学习热情,从厚基础、重实践等角度完成余下的学习任务;对于踏入社会开始就业生涯的毕业生,要脚踏实地,结合自身情况设计最佳的人生职业规划。同时他还希望同学们在返回学校后,能够对学校积极献言献策,更好地促进两校的联合培养工作。
参会学生表示,农大的学习经历让自己受益匪浅,综合素质、自身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很感谢农大能够提供给他们学习的机会。针对目前联合培养的模式,他们也积极献言,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方法。
教务处学籍科盖宝川、招生办公室李桢等参加了欢送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