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不畏困难 乐于助人精神激人奋进 “国际学院教育基金——郝恬奖学金”成立(图文)

刘赟强 2010年06月13日 报道 浏览次数:

曲越 学生记者 毕贞龙 摄影



“我2008年第一次见到郝恬同学时,她活泼开朗的性格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校党委书记瞿振元说,“但是那时她已经被查出得了癌症,并刚做完手术。”

郝恬是2005年考入我校国际学院媒体制作专业的,2007年赴英国贝德福德大学学习。在2008年6月她被查出患有胃癌晚期,但是她没有放弃学业,每次手术后都坚持回到贝德福德大学继续学习,不仅顺利完成了本科学业,2009年9月,她在贝德福德大学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郝恬同学身患绝症后仍然坚持学习,积极乐观,她是我们农大的张海迪。”瞿振元说。在2008年赴英访问时,瞿振元还特别去看望她,了解她的学习生活情况,对她不畏困难坚持学习的精神表示赞赏。

“农大的培养让郝恬从一个稚嫩的中学生成长为一个有理想有责任感的青年,而在贝德福德大学的学习则锻炼了她的独立、创新和批判精神。”回顾起郝恬的成长,她的母亲孙利平女士对两校的培养充满感激。

郝恬还积极参加、组织多项促进中英文化和教育交流的社会活动。2009年4月,她当选为英国鲁顿地区学联主席,以重病之躯服务贝大的中国留学生;5月,她当选为我校首届“五四青年标兵”;6月,她在伦敦和鲁顿成功组织了中国现代电影回顾展。“学习和工作让郝恬深深感到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和必要性,她坚毅地投身其中,但是癌症没能让她的梦想得以完成。”说到此时,孙利平女士几度哽咽,泣不能声。

2010年1月27日,在与病魔顽强抗争了19个月后,郝恬同学不幸病逝,年仅22岁。

在郝恬同学去世后,我校国际学院、英国贝德福德大学、郝恬同学家长联合发起了设立“国际学院教育基金——郝恬奖学金”的倡议,目前已由以上三方和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学各出资8万元,另有国际学院师生捐助4万余元,共36万余元作为首批募集资金,英国的普利茅斯大学也在筹备有关捐款事宜。

2010年6月13日,“国际学院教育基金——郝恬奖学金”正式设立。“设立‘郝恬奖学金’不在钱多,而在于鼓励同学们都像郝恬学习,学习她不畏困难的勤奋精神,学习她乐于助人的宽广胸襟。”瞿振元说。

“郝恬奖学金”的设立揭牌仪式是在“2010年国际学院结业赴英(贝德福德大学)典礼”上举行的。“今天成立以郝恬命名的奖学金,是她的光荣,更是她对母校的心愿”,孙利平女士说:“衷心希望这个奖学金能够对校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起到一点推动作用。”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