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名家论坛]马骏: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与国防战略(图文)

刘赟强 2010年11月29日 报道 浏览次数:

学生记者 陈伟 摄影


近日,朝韩炮击让朝鲜半岛局势分外紧张。国家安全问题再次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中国现在所处的环境安全吗?中国和周边国家、地区都存在着哪些安全问题?11月29日晚,国防大学教授马骏做客名家论坛,为大家讲述他对中国周边国家安全问题的见解。讲座前,党委副书记张东军会见了马骏教授。

开场白:大学生要有忧患意识

在讲座开始,马骏提醒在座的同学们,尽管我们今天享受着和平、安顿的生活,可是我们的国家并不绝对安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面临着很大的安全压力。他说,大学生要有一种忧患意识,带着这种意识思考,用批判的眼光去学习,而不要过早地在大学校园把政治热情耗掉,在大学生走出社会后,用我们的能力去为国家尽一点绵薄之力。

在接下来的2个小时里,马骏一一梳理了朝鲜问题、中日问题、台湾问题、南海问题和中美问题等大家关注的热点。讲座中,马骏旁征博引,古今中外各种典故信手拈来,他抑扬顿挫的语调和幽默风趣的风格紧紧抓着同学们的耳朵。

朝鲜问题:无核、稳定是中国的核心诉求

马骏分析,我国在朝鲜问题上,核心诉求首先是要朝鲜半岛无核化,朝鲜半岛如果有核武器,将对中国有百害而无一利。因为如果朝鲜有了核武器,韩国和日本等也势必会踵武其后,那样中国将陷入核国家包围,这将对我国的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马骏认为,在朝鲜半岛安全问题上,中国不能被边缘化,也不能放弃朝鲜,因为朝鲜具有战略缓冲区的意义。朝韩炮击是否会引起战争?马骏认为,朝鲜半岛安全问题存在变数、事态还有待观察,但至少中国要在其中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中日问题:放弃理想主义 坚持现实主义

在马骏看来,中日之间的关系,友好并不是大局面,而是非常敏感,麻烦纠纷不断。尽管温家宝访问日本时曾言辞恳切地表示,中日之间不仅不是对手,更不是敌手。但是,日本扣压钓鱼岛渔民事件,充分表明日本“没有接受中国友好的态度”。马骏分析,钓鱼岛尽管面积不大,但资源战略意义重大,这对资源匮乏的日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在钓鱼岛问题,我们就应该主动的宣示我们的主权,马骏说,要拿出一种“亮剑”的强硬姿态,“就拿主权说事,不要再拿历史说事了。”

台湾问题:理清历史 营造条件

针对台湾问题,马骏系统地梳理了台湾问题的由来,台海的几次危机以及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思路演变。他认为,朝鲜战争让我国错过了解放台湾的最好历史时机。在随后的时间里,尽管国家多次尝试解决台湾问题,但由于各种历史主客观原因,导致台湾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而蒋经国把台湾问题“留给后人解决”的立场,却间接导致了本岛意识极强的李登辉台独立场,造成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台海局势的一度紧张。

马骏以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为例,来证明“我们现在做事,不一定要在这一代解决,但一定为下一代创造条件”的观点。他认为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什么问题都可以谈”的态度,给后人彻底解决台湾问题营造了条件。

南海问题:“烂摊子”要狠心解决

对于南海问题,马骏坦率地认为,这是上一辈遗留的问题,“当时只划了个圈——这是我的,却不派军队占领”,等到70年代,越南完成了南北统一,一直盯住南海不断蚕食,等我们重新回过神来,已经物是人非了。

马骏认为,虽然当年我们从国际关系大局出发提出了“主权归我 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的策略,但是其实没有在南海相关各方形成共识,一些国家从来没有停止对南海的蚕食。南海问题十分复杂,背后有美国支撑,解决起来十分头疼,但南海问题不仅关系到到我国海洋资源和海上石油通道的安全,而且主权问题让无可让,真有必要时恐怕要有停下经济建设也要解决的决心。

中美问题:有策略地和“老大”相处

马骏说,要跟美国处关系,有两个前提:一是承认美国已经成为世界老大,二是要知道霸权有周期。马骏认为,任何一个霸权不可能持续100年,美国已经是霸权成熟期,但他时刻警惕着来自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威胁。

马骏分析,中美关系有三个特点:一、中美之间的矛盾是结构性的,调和不了,所以麻烦不断;二、如果一味夸大中美之间矛盾,会丧失很多合作的机会;三、中美之间还是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运用好了可以斗而不破。马骏说,一个崛起的国家不能挑战霸权国家的利益,否则将会让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他认为,目前解决中美关系的最好方法是营造“复杂”的关系和环境,正如《孙子兵法》中“势”的概念,中国要利用矛盾,用事借势、造势,以策略取胜。

讲座最后,马骏希望同学们在学校以理性、思辨的观点读书,“希望我们每一个人关注国防,努力工作,努力学习。”

本次名家论坛由工学院承办。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周茂兴、工学院分党委副书记宋正河等听取了讲座。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