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特别报道]一个“假”鸡蛋 牵动众人心(图文)

刘赟强 2010年11月24日 报道 浏览次数:

刘赟强 摄影


近日,一条“西区颐园食堂卖假鸡蛋”的帖子出现在我校五色土BBS论坛,引起了一些同学的猜疑。帖子出现以后,学校相关部门对此事非常重视,组成了专门小组开展调查。11月23日上午,出差刚刚回来的柯炳生校长专门就此事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人员会议,会上,他认真地听了各个方面提供的情况,仔细进行了询问。最后,他说:“我本来就不相信农大食堂会出售假鸡蛋,你们让我完全确信了这一点。但是,同学们是否已经确信这一点,我不知道。”柯校长指示,要写一篇详细的报道,把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和背景情况,完整地向全校师生做一个交代。柯校长最后说,“以后如果哪个同学说在农大食堂发现了假鸡蛋,拿来给我吃!”柯校长再次强调:“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绝不能有半点马虎,是零容忍!如果出现这方面的某些疏忽,一定要严厉处理责任人。”

事件回顾:“假”鸡蛋风波的产生

11月19日上午8点55分,一位网络ID叫“ZBfarmer”的同学在五色土BBS发了一篇题为《食堂,你敢再假一点么!!!!居然卖(注:原帖如此)到假鸡蛋了!!》的帖子。帖子称,“早上去颐园一层吃早饭,买了个煮鸡蛋,剥开发现是假鸡蛋!!”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条帖子引爆了学生对食堂的猜疑和不满,在回帖中,有的同学表示难以置信;有的同学虽然不相信鸡蛋会是假的,但借机表达了对食堂伙食的不满;有同学则怀疑食堂的煎鸡蛋、西红柿炒鸡蛋也是由“假鸡蛋”做的;也有同学表示,单从ZBfarmer所发照片很难看出鸡蛋真假,期待学校尽快拿出鉴定结果。记者在东、西校区各随机采访了10名同学,有14名同学听说了“假鸡蛋事件”。尽管校园网上已经就“颐园一层餐厅出售‘假鸡蛋’”进行了澄清,记者24日下午采访时,同学们对此还有猜疑。有5名同学仍然表示,“曝出这样的事情,说明食堂肯定有问题”。

十分关注五色土BBS的柯炳生校长第一时间就得知了这一消息。他当即要求学校后勤基建处组织特别调查组调查清楚。由饮食中心运行二部主任李海涛任负责人的小组马上着手调查。

经了解,发帖人ZBfarmer是农学院植保系博士5班的刘启飞。当天下午2点,李海涛联系上刘启飞,希望与他当面进行沟通交流,并邀请他参观食堂后厨,但刘启飞以做实验忙为由拒绝了李海涛的邀请。3点左右,李海涛和农学院王美芹、赵敬老师来到了刘启飞的实验室,并再次邀请刘启飞一起去海淀区食品卫生监督所鉴定鸡蛋真假,但刘启飞依然以实验忙、没时间为由拒绝了。

权威机构:鉴定标准缺失 但鸡蛋成分是真

为了证明刘启飞买到的鸡蛋是真是假,调查小组首先想到找权威部门进行鉴定。李海涛等先后联系了海淀区食品卫生监督所、国家肉类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海淀区食品卫生监督所检测人员说: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关于鸡蛋真假的鉴定标准,但这个鸡蛋从外观、弹性、质感、颜色来看,没有问题。检测人员指出,假鸡蛋一般是以胶来做鸡蛋清,但胶的质感与蛋白质有明显差异,而从这个鸡蛋分析,成分肯定是蛋白质而不是胶质。

海淀区食品卫生监督所根据规定,对“假”鸡蛋拍了照片并做了笔录。22日(周一)上午,李海涛取回了这个鸡蛋,并把它交给刘启飞的导师、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杨定教授,同时交给他一盒刚煮过的同批次鸡蛋。杨教授当着刘启飞的面,剥开了几个新送来的鸡蛋,其中有的鸡蛋气室明显,有的不明显。杨教授掰开刘启飞认定为“假”的鸡蛋,并用手捻了捻,“鸡蛋蛋黄和普通鸡蛋没有两样”,杨教授说,“是真鸡蛋。”随后,刘启飞把那个鸡蛋扔了。

专家说法:肉眼观察没有气室 不能断定是假鸡蛋

刘启飞对记者说,他没有试吃这个“假鸡蛋”,鸡蛋摸上去也没有异样。他认定鸡蛋是假的逻辑是:假鸡蛋没有气室(气室指蛋壳和蛋壳膜间的空间,用于贮存供给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氧气),真鸡蛋有气室,从食堂买的鸡蛋没有气室,所以这是个假鸡蛋。但是刘启飞也承认,“没有气室”是自己肉眼观察,可能存在误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理事长、动物配子和胚胎生物技术研究专家,我校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系教授朱士恩分析,真鸡蛋的确应该有气室,鸡蛋放的时间越长,气室越大。因为呼吸作用和水分蒸发导致蛋白浓缩,鸡蛋清部分变少,所以凹下去形成气室。但新鲜鸡蛋气室小,如果是刚下一周以内或者是在冷库中保存的鸡蛋,它的气室很小,有时甚至肉眼很难看出——简单来说,新鲜鸡蛋,气室不明显(肉眼难以辨别)是存在的。在23日上午的会上,饮食服务中心特意带来了几个同一批次的鸡蛋,与会人员都看到,有的鸡蛋气室的确很不明显。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我校食品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说,光凭是否有气室不能认定鸡蛋的真假,假鸡蛋理论上也可以做到有气室。她还说,现在市面上大部分鸡蛋的气室都比较明显。可能同学们以前吃的鸡蛋气室都比较明显,造成鸡蛋就应该有明显气室的印象,而实际上新鲜鸡蛋的气室很小,这属于正常现象。

后勤回应:制度确保鸡蛋来源

用自然常识和生活经验来理解,是不是真鸡蛋,问题其实很简单——鸡生出来的就是真鸡蛋,不是鸡生的就是假鸡蛋、人造鸡蛋。因此,查清楚鸡蛋来源,就可以证明鸡蛋的真假。

记者了解,西校区每天要消费鸡蛋约在1000个,而食堂鸡蛋库存量很小,平均每两三天就要进货一次。因此,追溯鸡蛋的来源并不困难。经查,刘启飞所买到的鸡蛋,是11月17日由北京小农养殖中心供应的,生产基地是北京市延庆县永宁镇狮子营村。这一批次的鸡蛋共有20箱,每箱45斤,共900斤。

据学校饮食中心介绍,我校基本伙餐厅原材料物资实行100%集中采购,所有采购都必须在北京高校合格供应商名录内进行,供应商名录是经过北京高校伙食专业委员会、北京市质量监督局和北京市卫生局多次筛选后选定的。如果供货商供应假货,是要负法律责任的。因此,不仅是鸡蛋,通过联采进校的食材都是可以放心食用的。这种严格的采购制度可以保证,我校食堂供应的鸡蛋是从正规的养殖场采购,是母鸡下的真鸡蛋。

“食堂没有卖假鸡蛋的必要”,后勤基建处处长李培景说,当前学校基本伙餐厅虽然是核算相对独立,但仍是实行统一管理、内部调配的办法。因此,某一餐厅、某一菜品以次充好、谋取私利的行为,既缺乏可行性,也完全没有必要。

事件反思:“假”鸡蛋事件本可以避免

这次“假鸡蛋”事件在范志红看来“很荒唐”。“假鸡蛋如果要做成和真鸡蛋口感、色泽、营养成分一样,生产成本要远高于真鸡蛋。”

宣称自己买到假鸡蛋的刘启飞仅凭外观,就断定是假鸡蛋。一位博士生为什么这么简单地会对判断鸡蛋真假?据刘启飞说,这是他对食品安全的恐慌心理和对学校食堂不满情绪集中爆发的结果。他说,几天前他在网络上看到一篇介绍假鸡蛋的文章,引发了他怀疑从食堂买的鸡蛋是假的,越想越别扭,越想越愤怒,终于在网上发帖称自己买到了假鸡蛋。他反思,“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我当时认定鸡蛋是假的确有些武断”。

“媒体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集中报道,容易给民众造成一种假象。在我看来,食品安全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没必要对食品安全过于恐慌。”范志红说。另一方面,刘启飞事后也表示,自己对食堂的不满情绪被主观扩大化了,“其实学校食堂要供应全校那么多人的伙食,的确不容易,偶尔出些小差错也难免。我们学生有时把小问题累积起来并放大化了。”

刘启飞说,他并没有意识到,他在论坛上散布“农大食堂卖假鸡蛋”的消息将可能给师生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此,人发学院媒体传播系教师王鹏进说,刘启飞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失当言论”,应主动对不当言论进行更正,并承认错误,以消除负面影响。

“作为成年人,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特别是在网络上发布的言论,要充分考虑到它的影响”。校长柯炳生在了解全部调查情况后强调,同学们还应注重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谣言止于智者。看待问题,不要人云亦云,应有自己科学、理性的判断。”

如果刘启飞在断定鸡蛋是假之前能以科学的态度进行一下求证,如果他能以负责任的态度在网络论坛上发表言论,这次“假鸡蛋”风波就能够避免。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