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技处 供图
5月26日,由我校食品学院“果蔬加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农业部果蔬加工重点开放实验室”李全宏教授主持的北京市农业局科研项目“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制备迷迭香精油关键技术研究”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薰衣草精油提取关键技术与质量控制研究”成果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鉴定。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成果专利处杨健安主持鉴定会,校长助理、科学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龚元石致欢迎词,课题任务下达单位北京市农业局尹幼奇副局长,以及食品学院副院长郭顺堂教授等出席了鉴定会。
“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制备迷迭香精油关键技术研究” 通过对传统水蒸气法与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迷迭香精油最佳工艺优化和GC-MS品质分析,鉴定了以α-蒎烯和1,8-桉叶素等为主要组分的36 种成分,筛选了西班牙型迷迭香精油和突尼斯和摩洛哥型迷迭香油提取工艺。在国际上首次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高效提取迷迭香精油,将迷迭香采后传统精油得率在1.4%提高到了4.4%;在此基础上,经减压蒸发和大孔树脂吸附层析等技术的结合,分离提取了可以广泛用于食品和药品中的鼠尾草酸和鼠尾草酚含量为72.68%的天然抗氧化剂;应用超临界流体介质下的酯交换技术,制备了脂肪酸甲酯含量为78.6%的新型绿色功能性表面活性剂,实现了优质高效提取迷迭香精油的基础上,提取了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天然抗氧化剂,制备了功能性表面活性剂,显著提高了迷迭香原料的综合利用水平,实现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
“薰衣草精油提取关键技术与质量控制研究” 项目通过对水蒸气蒸馏法、有机溶剂浸提法、超临界 CO2 流体萃取法以及超声波辅助提取等4种方法获得精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利用气质联机的方法对4种不同方法提取的香精油进行了成分分析,通过技术工艺优化和质量控制得到了低萜含量、高品质的薰衣草精油,解决了龙脑等萜类物质的存在导致精油的特征香气发生改变、质量下降的难题,将传统薰衣草精油得率1.2%左右提高到4.1%,低萜精油的开发提高了薰衣草精油的产品质量档次,拓展了应用领域,薰衣草精油的质量控制和高附加值优质产品的市场开发提供了有效研究依据。
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目前我国香草产业规模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但传统方法提取的精油属于原料型产品,精油得率和原料综合利用水平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生产成本很高,企业效益差,严重限制了我国芳香植物产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在比较不同方法提取精油产品的基础上,展开品质分析与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在提高精油得率的基础上,显著提高了原料的综合利用水平,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课题研究以产业技术需求为目标,对产业技术进步和成果转化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2个课题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责任编辑:科技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