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食品学院“益生菌资源及其产业化开发”项目通过教育部科技成果鉴定(图文)

2009年05月13日 浏览次数:

曲越 摄影


近日,由我校食品学院“教育部及北京市共建功能乳品实验室”任发政教授、李平兰教授、陈尚武教授、罗云波教授和郝彦玲副教授主持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新型乳制品研制及其产业化开发”中的 “益生菌资源及其产业化开发” 专题及4项863课题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鉴定。

受教育部委托,鉴定会由校长助理兼科学技术处处长龚元石教授主持,食品学院院长罗云波教授等出席了鉴定会。

“长寿老人源长双歧杆菌BBMN68的筛选、功能评价及产业化应用研究” 在国际上首次利用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分析广西巴马长寿老人肠道菌群与健康的相关性,系统评价了该双歧杆菌的益生功能,并首次对该菌株全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定,课题利用食源性玉米浆开发高密度培养基、利用诱导技术提高双歧杆菌抗胁迫能力,并实现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菌株的产业化应用。

“双歧杆菌胞外多糖结构鉴定、功能评价及活性产品的研制”课题在国际上首次对长寿老人源双歧杆菌产胞外多糖进行了研究;并首次对人源双歧杆菌的多糖产量、组成、结构和产品应用研究进行系统研究,该课题完成了该菌株的活性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工作。

“含活性副干酪乳杆菌的再制干酪工艺研究与产品开发”课题首次利用分段冷却、快速分散搅拌方法将活性乳酸菌添加到再制干酪中,保证了活性乳酸菌在再制干酪中的存活率;首次对副干酪乳杆菌对再制干酪加工工艺进行了优化,课题研制出了一种富含活性副干酪乳杆菌的再制干酪。

“新型乳酸菌食品级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应用”课题从食品级乳杆菌中获得了高效稳定的复制子、信号肽、启动子遗传元件,首次以胆盐水解酶作为筛选标记,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乳酸菌食品级表达载体,该研究成果为乳杆菌工程菌株在食品中应用奠定了基础。

“新型戊糖乳杆菌素的高效制备及其在低温食品中的防腐保鲜应用”课题在国际上首次利用pH吸附解吸方法制备戊糖乳杆菌素,首次揭示了戊糖乳杆菌素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抑制机理,并将戊糖乳杆菌素在低温保藏食品进行了应用。

5个课题组共发表学术论文72篇,其中SCI收录11篇,国际会议论文4篇,核心期刊收录57篇。培养博士5名,硕士8名。获得菌种保藏证书25个,开展了3个产品产业化研究与开发,申请专利8项。

经过鉴定,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蒋建平教授为主任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目前我国缺乏应用于生产中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菌株,益生菌株基本依赖进口,成本很高,严重限制了益生菌产品的推广。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菌菌株筛选、功能性安全性评价、高密度发酵技术、产业化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5个课题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责任编辑:食品学院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