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运城社会实践小分队
此次肉牛研究中心组织发起的“中国城乡居民牛肉消费及当地肉牛产业链情况调查”活动共设四个队,分别奔赴湖南涟源、山西运城、甘肃平凉、辽宁大连,旨在调研当地特色肉牛品种及企业发展情况以寻求一条促进当地肉牛产业链形成和农民增收的道路。赴山西运城社会实践小分队参与调研晋南牛养殖业发展和运城地区牛肉消费情况。小分队成员通过对运城市畜牧局、运城市种公牛站、运城市黄牛场、永济市畜牧局、临猗县畜牧局、山西绿园牧业养殖有限公司、永济市介峪口村、新绛县畜牧局等地的调研分析,发现了许多问题也意识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
晋南牛主要产自山西省南部汾河下游的晋南盆地,包括运城地区的万荣、河津等10 县市和临汾地区的侯马、曲沃等县市。在我国黄牛中,该牛属大型役肉兼用品种,屠宰率60.95%,净肉率51.37%,大理石花纹明显(大理石花纹为衡量优良牛肉肉质的一项指标),属我国四大特色黄牛种中较优秀的肉牛品种。在到当地调查之前,小分队成员想象着晋南牛成群、肉牛产业蓬勃发展的景象,而与运城市畜牧局改良站赵站长的交谈打破了队员们对于当地肉牛业发展的一切设想。“现在很少有散养晋南牛,少数养牛农户也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对牛有一定的感情,年轻人几乎都到外地打工去了。养牛场也不成规模,更没有形成肉牛屠宰、加工、分割销售的产业链条。”而几天下来的调查也充分印证了赵站长的话,几乎所有养牛户都说到了“养牛的回报周期长、回报率低,还要承担一定的市场风险”,所以很多农户已在考虑减少养牛投入。在临猗,山西绿园牧业养殖有限公司张总经理也曾提出由公司出面解决肉牛养殖资金和技术问题,农民养牛后由公司进行回收销售的“公司+农户”形式,这样可以减轻农户的经济负担,但方案并未得到农户的支持,原因依然在于养牛的回报周期过长,且占用劳动力。而由于晋南牛与夏洛来、西门塔尔牛等牛种杂交可以进一步改善牛肉品质,纯种晋南牛家族日渐衰退。为了使该优良肉牛品种得以保存,运城地区已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由畜牧局在地方选取了8岁以上的12头公牛和30头母牛,开展纯种晋南牛保留和繁育工作,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果。在这一项目中,队员们意识到了专业知识对地方畜牧行业的巨大作用。
在对当地牛肉消费的调查中,队员们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作为晋南牛的产地运城,市内各大超市却少有牛肉的生冷柜台,而当地人也很少吃牛肉,问及原因几乎都是由于价格昂贵。这一现象引发了队员们的思考。
在近十天的调查中,队员们克服了高温、停电、饮食卫生问题,圆满完成既定任务返回学校。
此次实践调查中发现的问题都已引起了队员们的关注,目前小分队成员正在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通过分析讨论,已初步确定了一些可行途径,他们希望自己的努力可以推动当地肉牛产业的发展,促进肉牛产业链的形成和农民增收,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