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记者观察]就业路上,大学生应该跑得更快

学生记者:邵阳 2006年06月12日 报道 浏览次数:
编者按:2006年大学生毕业在即,为了更好地开展毕业生就业等相关工作,工学院把关口提前,从抓低年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思想等工作入手,让学生们提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5月份,工学院组织同学们收看了中央电视台“关注大学生就业”系列节目,让同学们了解就业形势,认识自身不足,促进同学们今后的学习,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方面是很多大学生为能找一份合适的工作而万分焦虑,另一方面几乎所有的企业家和企业都在说自己缺少人才。当代大学生身上到底缺了什么,让他们得不到企业的青睐,为何一个想娶,一个想嫁的供需双方怎么也走不到一起,这中间的错位到底有多大,它又是怎样形成的?另外,外企吸纳人才标准是什么?在招聘者眼中优秀的员工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对应聘的大学毕业生有怎样的预期?

5月21日,央视《对话》栏目邀请Autodesk(欧特克)软件公司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地区总裁高群耀、柯达公司全球副总裁叶莺共同来探讨大学生就业和如何在外企中成长。我校工学院组织同学们收看了这期“关注大学生就业”节目,从中,农大学子也看到了自己在就业求职过程中应该学习的地方。

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应力戒知识能力“错位”

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413万人,比2005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就业形势较严峻。我校2006届毕业生6862人,比2005年增加1659人,增幅32%;今年毕业的研究生增加1370人,增幅147%。截止到2006年3月15日,2006届本科生就业率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个百分点;研究生就业率比去年同期增加3.5个百分点。

我校的知名度在社会逐渐提高,尤其是我校05年的百年校庆,更是显示了农大在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地位。因此有不少同学对自己的定位有些偏高,认为好学校的毕业生待遇一定会很好,而往往忽视了自身能力的培养,导致了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还有些同学在大学里面没有为自己设定合理的目标,据中国社会调查所进行的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就业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41.7%的大学生表示目前没考虑太多;只有8.3%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充满信心。这样的状况不得不让人为毕业生的就业有所担忧。

一方面是很多大学生为能找一份合适的工作而万分焦虑,另一方面几乎所有的企业家和企业都在说自己缺少人才。每年这么多的毕业生都需要工作,而同时企业又极缺人才,那如何产生了这个供求的错位呢?高群耀就错位原因作了几点概括,他认为如今这个社会需要各个领域的人才,雇主多将自己的关注重心放在大学生的“信誉银行”上,这个“银行”就包括大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比如说工作经验、语言能力、沟通能力等,而往往刚毕业的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相对比较欠缺,这就造成了“错位”。另一方面,如今的教育体制和社会市场需求有一定的错位,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大学生缺少一定的创新、创造能力,相对市场要求比较保守,这也是不容忽视的方面。

现场的观众和嘉宾展开了讨论,他们认为,不光是大学生要为“错位”现象负责,同时学校、企业、社会都应该承担起责任,不要过分的要求大学生。学校应该结合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引导,而企业也应该肩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的实习空间。

企业选才“德”为先,大学生“做事前要学做人”

好的工作当然每位毕业生都想拥有,尤其是像外企这样待遇好的工作单位,但是外企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呢?两位嘉宾以雇主的身份浅谈自己对人才所需具备素质的理解。叶莺女士提出,作为自己企业的员工首先要具备“德”,要对企业真诚,“做事前要学会做人,做大事前要学会做小事”,好的心态也是重要的素质之一,大学生应该学会放下所谓的“包袱”,拿出勇气做自己想做的事。高群耀认为,人生一开始就要为自己设立“信誉账户”,以后的人生就是不断地向这个账户内存款,一开始会比较困难,但万事开头难,经历一段时间后“工作就跟着你走了。”同时,大学生要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对成功要有正确的认识,而且要具有学习新东西的能力,他说:“成功代表昨天;能力代表今天;学习代表明天。”他还讲到,追求理想和财富并不是矛盾的,“只要大学生带着学徒心理进行工作,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通过节目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人的品质在任何时候都显得尤为重要,万事德为先,这就是为什么要强调“大学生诚信”。同时,我们还得出良好的自我定位也是成功必不可少的。而在我们的生活中,身边的大学生却往往忽略了这些方面的培养,淡忘了最根本的求学目的。

企业“只认功劳,不认苦劳”,大学生要有“抗压”能力

两位总裁还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了对人才的理解,他们的“对话”让人们感受了职场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叶莺对当代大学生提出,要理解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样对工作和事业会有不同的结果,同时要学会真诚待人。高群耀想让大学生认识到,在如今这个竞争激励的社会里,尤其是在外企,人们只认功劳,不认苦劳,不要拿着自己过去的成绩不放,对待不同的工作单位“一切从认真做事开始。”同时,两位总裁还建议大学期间增开课程,夜莺所要增开老子的《道德经》,而高群耀希望增开“抗压心理学”,同时开设一些锻炼工作能力的课程。

希望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下,大学生就业问题能够得到良性的解决,同时作为大学生,也应该从自身出发,为自己多增加含金量,利用大学时光丰富自己,只有我们真正的具备了能力,才能迎接各界的挑战。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