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技处 供图
5月28日,国家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对我校食品学院倪元颖副教授主持的“安息茴香(孜然)油高效高品质萃取技术研究”项目进行了鉴定。以孙树侠教授为主任的鉴定委员会在听取课题组的工作报告、技术研究报告,并审查相关技术资料和样品的基础上,经过质询、讨论,一致同意认为:该项目立题正确,技术路线合理,研究方法先进,研究成果有创新,其中同时蒸馏萃取安息茴香精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安息茴香,俗称孜然,原产于安息,即今中亚、伊朗一带,故名。新疆种植安息茴香已有千余年历史,主产于喀什、和田;吐鲁番等地。安息茴香除了我们熟知的用作烤肉的调味料外,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籽实具有散寒止痛、理气调中和治疗消化不良、胃寒腹痛的功效,还具有抵抗各种病原真菌和细菌的作用。因此其精油也常用作消毒剂、防腐剂。
安息茴香在国际香料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安息茴香油作为一种安全、天然的植物香料,已被FEMA、FDA等国际权威组织和机构认可。我国安息茴香虽然产量较大,品质优良,但长期以来主要以原料或初级加工产品面向国际市场,普遍存在加工程度低、产品结构不合理、加工生产规模小的缺点。针对这一情况,课题组成员在倪元颖副教授的带领下,历经五年,经过反复实验筛选,终于利用现代加工技术,实现了安息茴香油高效高品质萃取。
课题组成员首先通过不同产地的七个品种的分析测定,选取新疆地区栽培面积最广、脂肪含量较高的新孜2号为原料,采用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FE)和同时蒸馏萃取技术(SDE),对安息茴香油萃取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优化,通过大量的正交实验,确定了超临界萃取和同时蒸馏萃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两种技术的萃取率分别达到13.56%和2.84%。
科研人员还对SFE和SDE萃取得到的安息茴香油组分进行气谱-质谱(GC-MS)联机分析,以比较不同提取工艺对安息茴香油品质的影响。最终定性出SFE工艺萃取物中59种化合物,占分离组分的99.50%;定性出SDE工艺萃取物中66种组分,占分离组分的95.49%。
通过在各组分数量、含量、感观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得到的安息茴香精油品质更适宜香精香料行业,以及医药业;而超临界流体萃取(SFE)得到的安息茴香油更适宜用于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的生产,以及通过其它高新技术(如微胶囊化等)开发功能食品。
专家们对课题组所取得的进展给予一致的肯定。鉴定专家组组长孙树侠教授认为,本项研究的工艺路线制定的十分合理,实验非常严谨,研究结果客观、准确;她认为我校在香料精油提取方面的研究已经走在同行前列。副组长张培正教授在肯定本项研究的同时还对课题组的科研作风和团队精神给予了很高评价。专家们对本项成果的应用前景十分乐观,并就其产业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建议尽快进行该成果的中试和推广应用。
实际上,安息茴香油的提取加工技术不但可以增强我国安息茴香深加工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相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还在于本项成果为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均将有所贡献。安息茴香是我国新疆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目前种植面积已达到100万亩,是南疆广大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自治区已将安息茴香列为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该项成果在实现产业化的同时,必然会增加种植面积和提高种植农户的收入,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从而为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形成,提供一条新的解决思路和发展途径。
受教育部委托,鉴定会由我校校长助理兼科技处处长龚元石教授主持,食品学院副院长姜微波教授等出席了鉴定会。会上,项目主持人倪元颖做了工作报告,主要完成人李景明副教授做了技术报告。
责任编辑:科技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