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努力走向世界一流的橄榄球女队”——访中国女子橄榄球队主教练卢晓辉和他的队员们
当这群开心的姑娘站在领奖台上、享受着亚洲第一的称号时,有一个人一直默默站在她们的身后支持她们,这就是原我校橄榄球队员、现任女子橄榄球队主教练卢晓辉。
刚刚成立两年的队伍
5月12日,农大橄榄球女队提前一天到达了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而她们的老对手哈萨克斯坦队提前三个星期就已经到比赛地。对于哈萨克斯坦队来说,她们的目标是保住已经蝉联五年的亚洲冠军。中国女队当然也有自己的目标,卢晓辉教练告诉我们,“国家体育总局小球管理中心和我们学校领导体育部领导们在1年之前就有了设定目标,就是拿到这次锦标赛的第二名。” 为了顺利达到这个目标,从那时起,卢晓辉教练就带领队员们开始了艰苦的训练。而对一支两年前才刚刚建立的橄榄球队,实现这个目标又谈何容易。
2004年7月,我校组建第一支女子橄榄球队。“当时的队员是从不同专业的特长生中选拔出来的,有人是练田径的、有人是练篮球的,没有专门练橄榄球的,有些甚至练橄榄球都没有摸过。”卢晓辉教练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还记忆犹新,“经过一段时间的集训后,我发现她们的平衡、协调、力量和速度都很好。唯一缺乏的就是球性,然而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积累。”
训练中渗透的团队意识
在两年时间里,卢教练教给女队队员的不仅是技术,更多的是橄榄球运动内在的东西。“我和我的队员把全身心投入橄榄球运动,是因为我们都喜欢它,认为付出值得。而从橄榄球的身上,我们也得到了团队精神,对一个组织的协调能力。”
在5月14日上午对阵中国香港的比赛中,女队的团队协调能力就得到了恰当的发挥。“当时既不想让我们的战术安排得到暴露,又希望尝试新队员。但是,因为场上队员太紧张,所以开局并不理想。”在中场休息的时候,卢教练召集所有队员,一再鼓励她们,还反复重申赛场纪律,让每个人都配合到位。下半场,女队的姑娘们扳回了两个球,用异乎寻常的团结和耐力成功完成了赛前的预定目标。
“赛场上有7个人,下面还有2-3名替补队员。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特点,个个发挥出各自的特点,因为位置不同,所以作用不同。如果说真是有团队意识,在底下坐的人也应该做好看衣服这样的小事情,鼓励大家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前进。”卢教练这样解读他的团队精神。
艰苦训练换来的成绩
这次亚洲女子橄榄球锦标赛的赛程极短,两天内要进行6场比赛。对每支队伍来说,这都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而队员们却咬牙拚下了每一场比赛。卢教练认为,“这来自于将近两年的艰苦训练,每个人都练得很苦。所有的女生的纪律性很好,没有一天无故不来训练的。”
正因为如此,她们才能在对香港、对哈萨克斯坦等艰苦的比赛中跟对手一拚到底。“在跟哈萨克斯坦女队争夺冠军的时候,上半场双方拼得相当凶,到半场休息的时候,双方队员都已经站不起来了。”上半场虽然暂时落后,但是卢教练却在队员们的表现中看到了希望。
“我觉得她们有夺冠的能力,但是因为队员的球龄短,还没有这个经验,所以,在半场休息的时候,我充分给她们鼓励和信心。让她们知道,自己肯定是最好的。这样,她们潜在的特点全部发挥出来了,最后才反败为胜。”
阳光总在风雨后
一只球队,如果不经历困难挫折肯定不会成长。而农大的女子橄榄球队,就是在困难中不断前进的。在我国,橄榄球运动在整体上还不够普及,很多人对橄榄球存在着一定误解和偏见,这就让女队的发展难上加难。
“女子橄榄球现在最需要的是肯定,社会的肯定和认同。很多人不理解橄榄球,更不理解女子橄榄球,这就让我们的女队发展非常困难。我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大部分队员的生活费是在200块钱以下的,很多的时候,在经过一天紧张的训练后,她们只能吃方便面。而更大的困难不但来自于经济,更来自于社会。”
但现在,成绩的逐步提高又让卢教练看到了一线希望。“原来我们无法得到肯定,是因为没有成绩,这次的夺冠,可能意味着这项运动可能会在国内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为此我感到比较欣慰。”
从最开始的艰难前行,到现在的崭露头角。卢晓辉教练带领着农大女子橄榄球队,在向着世界一流橄榄球女队的路上不断摸索。“现在,我们的橄榄球队伍刚刚开始学会打球,离成熟的队伍还差得很远。因为一个成熟的队伍周期至少是4年。”卢教练和女队现在正全力备战2009年的女子橄榄球世界杯、2010年的亚运会 。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能让球队走出国门,像中国女排和中国女乒一样,在世界赛场上成为一支名字响亮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