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巴黎时间2006年4月23日,在法国正式访问的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及中国农业代表团上午9时抵达位于法国中部奥弗涅大区克莱蒙费朗市的GAEC利木赞牛繁育中心,专门进行肉牛参观访问。我校党委书记瞿振元率领的中国肉牛技术考察团全体成员一同参加了现场考察。回副总理听取了法国利木赞协会主席Bernard ROUX先生的汇报,并提出我国应借鉴法国等发达国家发展肉牛业的经验,提高肉牛科学研究和生产水平,振兴中国肉牛产业。
在一头体重达1240千克的红色利木赞种公牛前,法国国家利木赞牛协会主席Bernard ROUX先生向回副总理和代表团一行介绍了利木赞牛的育种历史、品种特点、饲养管理技术及其对法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回副总理认真听取介绍,并不时向站在身旁的瞿振元书记和孟庆翔教授等询问有关利木赞牛在中国的群体数量、发展现状及对于中国肉牛改良所发挥的作用。回副总理强调指出,中国的肉牛业还很落后,在肉牛优良品种选育、饲养技术、生产体系、牛肉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等方面,应当学习法国等肉牛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努力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肉牛产业,为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当得知法国通过在全国推行牛只身份个体识别系统和肉牛生产全程可追溯体系以保障牛肉消费安全时,回副总理语重心长地说,我国牛群数量大,但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落后,市场混乱,牛肉质量和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建立牛肉生产全程可追溯体系对于保障我国牛肉食品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回副总理还认真询问了肉牛研究对于法国肉牛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Bernard ROUX先生介绍说,法国农业科学院(AAF)、农业研究院(INRA)、国家畜牧学院、国立农学院等教学科研机构每年进行大量与肉牛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科研项目,取得的科学技术成果对推动肉牛产业的发展进步起到了主导作用。在协调肉牛产业链各部门高效有序的发展方面,法国建立了“国家肉类与畜牧业跨行业组织(INTERBEV)”,发挥了各专业协会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据悉,回副总理及其率领的中国农业代表团于当日下午又到克莱蒙费朗市的GENESIA合作社参观访问,专门考察法国第一大肉牛品种――夏洛莱肉牛的饲养和产业发展情况。
此次中国肉牛技术考察团成员包括: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专家组组长、我校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孟庆翔、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会长、甘肃西部牛羊产业集团董事长张义、内蒙古科尔沁牛业集团技术经理仝林、北京市肉类协会副会长、北京金维福仁清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赵金维、我校肉牛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赵金石、“中法肉牛研究与发展中心”客座研究员黄俭。在法国期间,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法国农业科学院院士、国际利木赞牛协会名誉主席路易•德•纳维勒院士精心安排考察内容,并全程参加了考察活动。
4月20日考察团成员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与使馆工作人员一起,受到了回良玉副总理及其率领的中国农业代表团的亲切会见,并合影留念。回良玉副总理在接见中与瞿振元书记亲切拥抱,随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中国肉牛技术考察团一行是4月17日抵达法国巴黎的,考察活动为期10天,以牛肉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为主线,参观考察了法国牛肉生产“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考察团先后访问了法国农业部、国家肉类与畜牧业跨行业组织(INTERBEV)、Allflex耳标制造公司、肉牛屠宰企业SVA、国家畜牧局、国家畜牧研究院、农业科学院(AAF)、农业研究院(INRA)、与肉牛生产全程追溯体系相关的围栏肥育场及利木赞牛饲养场、布列塔尼大区肉牛身份管理数据处理中心(EDE和ARSOE)、国家利木赞牛育种中心、Plainemaison牛肉分销公司、OUVRIERS传统牛肉店、Carefour(家乐福)连锁超市生鲜牛肉柜台。通过与牧民交流、进车间参观、听取各机构负责人汇报等方式,考察团成员对法国肉牛生产全程可追溯体系中牛只个体身份证管理系统、可视与无线射频耳标识别系统、屠宰厂疯牛病检测技术、肉牛胴体分级、编号、大区牛只登记数据处理中心等一系列关键环节进行了深入了解,获得了大量宝贵资料,对于下一步建立我国的肉牛可追溯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