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胡勐郡 伍玉鹏 摄影
3月10日晚,西校区新报告厅洋溢着音乐的气息,《梁祝》中国小提琴演奏第一人——著名小提琴家俞丽拿教授做客我校“名家论坛”,为农大师生带来了一场艺术的盛宴。
俞丽拿首先讲述了《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过程,并用边讲解边演奏的形式对《梁祝》进行了诠释。
俞丽拿教授说,自己1957年17岁就上了大学,每天都要花大量时间练习小提琴。“当时就是想为国家做点事,想改变普通老百姓听不懂小提琴的现状”,她和5、6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成立了小提琴实验小组,从民间、民族乐曲中吸取一些音乐用小提琴进行演奏,没想到此举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俞丽拿教授还现场为大家演奏了《步步高》、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和《二泉映月》等曲子,现场掌声如鸣。1959年为了给国庆献礼,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合力创作了《梁祝》这个曲子,首演是在上海兰心大戏院,结果大受欢迎,创下了《梁祝》同场演奏两遍的纪录。后来《梁祝》通过唱片、广播电台的形式流行全国。47年来《梁祝》接受了历史的考验,在世界上也赢得了广泛的声誉。
随着《梁祝》熟悉主旋律的响起,整个报告厅顿时鸦雀无声,大家屏气凝神开始倾听俞丽拿教授的精彩演奏。俞丽拿教授一边演奏一边为大家讲解其中的音乐故事,并利用小提琴模拟了协奏曲中其他乐器的演奏。委婉、圆润而富有感染力的琴声和祥和的旋律使观众家如痴如醉。
“今天是我80多年最高兴的一天,我特别喜欢《梁祝》,我代表所有喜欢《梁祝》的观众向您鞠一个躬”。一位现场农大的老家属道出了所有老师同学的心声。来自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曾担任清华大学首席小提琴的全国政协委员刘西拉陪同俞丽拿教授参加了“名家论坛”,他说:“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老师的课,俞老师更多的是教我们一种精神,中国人只有具备这种精神才能真正屹立于世。《梁祝》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小提琴曲,具有世界意义。而且,通过艺术的训练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就拿我练习小提琴来说,他不但教会了我1+1等于2的认真,而且教给我1+1不等于2的闯劲。”
会后,同学们还就音乐与人生等问题积极提问,与俞丽拿教授进行了短暂而热烈的交流。当瞿振元书记代表学校向俞丽拿赠送了纪念品后,俞教授一一为热情地同学们签名留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