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学校举行座谈会 号召全校科研工作者学习张大鹏研究小组扎扎实实不懈探索的科学精神(图文)

2006年10月26日 浏览次数:

郭忠 摄影



近日,我校张大鹏教授研究小组有关植物激素脱落酸受体ABAR在《Nature》上杂志以主题论文(Article)的形式发表。这是我校科研工作者继《Science》和《Cell》上发表论文以后的新突破,喜讯传来,全校师生为之欢欣鼓舞。10月25日下午,学校举行座谈会,瞿振元书记、陈章良校长与学校相关学科著名教授一起,听取张大鹏教授对研究情况的介绍,并热情祝贺和赞扬张大鹏教授及其研究小组取得的成绩,激励全校科研工作者学习他们的的精神,再接再厉,在科学探索中取得更大成就。 教育部、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会。

脱落酸和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一样,是生命科学的热点。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科学家都对脱落酸ABA的研究进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在我校校友、美国加州大学河边分校朱健康教授等世界著名生物学家领衔的实验室也都在进行相关研究。我校张大鹏教授研究小组在ABA受体方面的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脱落酸研究的整体进展,也奠定了我校在这方面基础研究的地位。

在座谈中,张大鹏教授以ppt形式介绍了研究小组植物激素脱落酸受体ABAR的发现和鉴定过程。研究证明了ABAR是一个ABA受体,这一受体介导的ABA信号转导是一个独立于叶绿素合成和质体-核信号转导的不同的细胞信号过程。同时,他还就研究小组下一步研究方向作了简要介绍。

对于张大鹏教授研究小组的这一突破性成果,我校生物学及相关领域的知名教授巩志忠、李召虎、罗云波、汪明、叶德、刘金华、龚元石等纷纷畅谈看法。他们在衷心祝贺张大鹏教授的同时也表示,我校近年来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的重大进展,是科研工作者们矢志不渝追求的结果,也是学校重视科学研究的成果。他们取得的成绩,增强了大家扎实从事科研工作的信心,也激励着大家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中努力追求新的、大的突破,为我校和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多做自己的贡献,以实实在在的成果为学校赢得荣誉。

瞿振元代表学校党委和学校师生员工对张大鹏教授研究小组表示祝贺和感谢。他说,以张大鹏教授为代表的我校科研工作者,用10多年的时间,一点一滴、扎扎实实做出了这么大的成绩,为我国科研事业做出了大的贡献,也为学校争了光。他号召学校教师、研究生向他们学习多方面的品质,学习他们热爱科学的品质,在科研工作中践行“以崇尚科学为荣”;学习他们对科学的执著,矢志不渝追求不舍,在不断积累中推动科研向前发展;学习他们合理、正确的方法和团队精神。他号召,全校科研工作者要努力促使我校科学研究以良好的态势向前发展,使我校的科研总体水平进入全国高校科研的前列。

陈章良在主持座谈时谈到,我校教授相继在Science、Cell、Nature上发表文章,每一篇文章都值得祝贺,特别是今年武维华、张大鹏教授研究小组完成的重大份量的国际论文,是“百分之百在我校完成的研究成果”,标志着我校植物科学方面研究的新的重大进展。他说,我校研究历来重视“顶天立地”——以开展应用研究造福国家和社会“立地”,以基础研究方面科技创新和突破“顶天”。学校近些年来,在两方面都取得了鼓舞人心的成果,衷心感谢科研工作者们的不懈努力和辛勤工作,也深深感谢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我校长期的大力支持。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重大项目处处长崔拓、教育部科技司基础处处长李渝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综合处副处长薛兰应邀参加座谈。他们认为,以张大鹏教授研究小组取得的成果,反映了近年来中国农大在学校党委、行政正确、团结的领导下在各方面取得进展的一个缩影。张大鹏教授的研究成果,也是对基础科学研究项目和基金支持单位的鼓励和肯定,期待着中国农大的科研工作者发扬光大这种精神,取得更大、更多成果。作为项目和基金支持单位,他们表示愿意给予中国农大更多支持。

学校有关部门、学院负责人和张大鹏教授研究小组成员、研究生代表参加了座谈会。

责任编辑:陈卫国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