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记]古琴名家余青欣——穿越千年的声音
“我用的这把琴是宋琴,有大约七八百年的历史。我叫青欣,它叫致爽,清新以致爽,这就是我与它之间的缘分。”音乐会开始的时候,余老师以幽默的开场白向大家介绍了将陪伴她进行整场演出的古琴。
“古琴,在2003年的时候被联合国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一种文人的乐器,琴棋书画中,琴居首位,《诗经》曰‘我有嘉宾,琴瑟友之’,可见古琴的历史有多么悠久。古琴有天、地、人三种音色。‘天’音解弦而上,体现出一种空灵;‘地’音音色沉厚,如大地之母;‘人’音则能体现人的情感……”余老师兴趣盎然的向大家介绍着古琴的内涵。
在热烈的掌声中,余老师演奏了她的第一首乐曲《酒狂》,这首乐曲是为魏晋时期的名士阮籍所做的。在那个年代,由于阮籍的才能无法发挥,而且还遭人质疑,于是他终日饮酒,有一次甚至酒醉七七四十九日。在宁静而非狂放的乐曲中,我们似乎看到了阮籍并没有李白般的“借酒消愁愁更愁”,他挥洒衣袖,完全沉浸在饮酒的安然自在之中。乐曲清幽典雅,但在其中确表现这阮籍内心一种飘扬的狂放。演奏结束的时候,余音回荡在整个会场,在场的观众在体会着余音绕梁般的美感。
如果说《酒狂》给我们带来的是清幽乐曲中的狂放,那么接下来的《梅花三弄》便是狂放乐曲中的清幽。《梅花三弄》作于魏晋时期,当时的文人学士都有一种狂放不羁的性格,他们寄性情与梅,梅在高傲中有一种清新,而琴则是表现梅的性情的最佳方式,因为“梅为花之最轻,琴为声之最轻,以最轻之声写最轻之物。”乐曲中,沉郁浑厚的声音描述梅所处的环境,清新悠雅的声音描述梅的娇艳,沉郁与浑厚就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衔接的恰当而且自然。
稍后,余老师又演奏了《阳关三叠》、《关山月》等曲目,乐曲中简单的音符表达深沉的意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在余老师的乐声中得到了充分的诠释。
演出结束后,余老师告诉记者,“现在流行音乐已占据音乐的主流,但古典音乐却并不失它的魅力,古典音乐给人的是心灵的宁静,在喧嚣的生活中,古典乐曲能陶冶人的情操,激发人本来的性情,还能够提升个人修养,这也许就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古典的音乐的原因吧,现代社会‘古典一样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