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百年英烈一]程家柽:中国同盟会的创建者之一

2005年08月09日 浏览次数:
编者按:中国农大这所百年老校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伟大的“五四运动”中,就是“五四运动”的重要的参加者。在迎接学校百年校庆前夕,我们更加怀念在中国农业大学百年历史的奋斗中,为中国农业大学的发展,为我们民族的解放、新中国的成立、人民的幸福而献身的革命先烈们以及所有的老前辈们。他们写下了中国农业大学在中国革命史上壮丽、灿烂的篇章。他们的革命精神永远是学校的无价之宝,永远是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永远怀念他们并且永远继承和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 我们开辟《百年英烈》专栏,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以飨读者。第一篇,从介绍中国同盟会的创建者、革命烈士程家柽开始。

程家柽(1874—1914),字韵荪,又字润生、下斋、韵孙,安徽省休宁县人。生于1874年,卒于1914年9月23日,年仅40岁。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中国同盟会的创建者,革命烈士。

程家柽于1899年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农科。1903年参加拒俄义勇队(后改为军国民教育会)。1905年他与宋教仁等创办了刊物《二十世纪之支那》,任编辑长。同年参与筹建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外务科科长。1906年被聘为京师大学堂农科教授。1909年出任清陆军部陆军中小学教科书编辑。1911年创办《国风日报》。武昌起义后参与谋划攻取北京,未果。1912年1月参与谋炸袁世凯,事败避往南京,后任安徽军政府高等顾问。1913年在北京策动“二次革命”。1914年拟置毒于袁世凯食物中,事泄被捕遇难。

程家柽在日本留学期间,认定孙中山的革命学说是正确的,但对其具体内容不甚清楚。在与孙中山会面后,他受到很大启迪,当即表示要终生为实现孙中山所倡导的革命主张而奋斗。他与戢翼、沈翔云、秦力山等人创办了《国民报》,宣扬革命学说,产生较大影响。1903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拒俄运动。在东京留日学生举行的盛大集会上,他在会上发表了义正词严而又感情深厚的演说。1905年7月30日,中国同盟会筹备会在东京召开,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程家柽、陈天华等7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根据孙中山的提议,确定“中国同盟会”为会名,并推举黄兴、宋教仁、程家柽、陈天华、张继、马君武等人负责起草会章。8月13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大会,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庶务科科长,程家柽为外务科科长。他在辅佐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的过程中,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建立了重要的历史功勋。

程家柽被聘为京师大学堂农科教授后,认为这是深入龙潭虎穴,实现自己抱负的良好时机。他以革命大局为重,不顾个人安危,以大学堂为阵地,开展革命活动。一方面,他以各种巧妙的方法,诚如宋教仁所说的“时于言外及之”的方法,讲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另一方面,他利用在日本留学时曾经为某些访日的清廷高级官吏做翻译、同其比较熟识的便利条件,设法接近握有实权的人物。他以出众的博学多才和高超的应变能力,周旋于清廷上层,获得一些权贵的信任和重视。由于清朝管学大臣孙家鼐与他是同乡,且孙家鼐是他父亲的授业老师,因而很想推荐重用他。但是,他志在革命,岂肯接受清廷委任的官职。所以,他在北京数年为布衣,终日教书育人。

在北京期间,程家柽利用接近清廷权贵的机会,多次营救革命党人。其贡献是卓越的,是历史性的。所营救的革命党人,在辛亥革命前后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要提到的,是他不惜以自己的生命护卫孙中山之事。辛亥革命后,他由反清转而集中全力进行反袁世凯斗争。在被审讯时,他大义凛然、义正词严,历数袁世凯的种种罪状,使法官惊慌失色,匆匆宣判他死刑。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