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史话”第三十六回]“文革”损失知多少?
——教学十年停顿,少为国家培养人才9200人,66—74年八年未招生,少培养4800人(按66年前年招生600人计),75—87年由于条件所限少招生约4400人(这期间实际毕业2136人,以每年600人计,应培养6600人),十年来至少少培养500名研究生(每年以50人计),——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剥夺人们十年大好时光,随着时光白白流逝,教职工队伍老化人员锐减,出现教职工,特别是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的严重危机。教师人数由1965年12月的638人减少到1978年的527人,减少了17%,其中教授人数减少48%,副教授减少25%。
——“文革”中,大批教职工、学生受迫害,在清队中迫害致死以及其他原因非正常死亡人数达3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7人,讲助3人,干部5人,工人6人,学生6人,家属3人,死亡人数之多,在北京高校中实属罕见。442名教职员工清队中被立案审查,占全校教职工总人数的19.9%;大批教职工被劳改、关“牛棚”;240人(66年8月3日一天里)被挂牌游街;205户教职工被抄家,51人被强制遣送回农村:50人被定为走资派及犯走资派错误,反革命或逮捕法办;……
“文革”后,花了大力经过十年时间进行了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工作,为此开支53万元。科研工作十年停顿,上百个课题项目中断或放弃,资料与设备损坏、散失,马连洼新建不久温室闲置并遭到破坏,实验站移交出去,在涿县时期科学实验遭到“四人帮”爪牙疯狂摧残。
——学校搬迁,从马连洼被扫地出门,财产损失惨重。从北京到甘泉,又从甘泉到涿县,运输物质达8700吨,仅火车一项,耗用了400多个火车皮,大量物资存放武功一铜川一洛川一甘泉一延安一线,损失惊人.因迁校,重建校舍耗资上百万元。在延安甘泉,涿县、廊坊等地盖了1万余平方米的房屋,原有校房不能用,重复建设造成极大的浪费。
“文革”浩劫,灾难沉重,影响深远,损失是多方面的,有的很难用数字来衡量,本文只举几例。医治“文革’的创伤与后遗症,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千年的时间,农大的现实可以证明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