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报道之八十八]赴甘肃安定小分队调查显示:因地制宜、科学创收
定西市安定区地处甘肃中部,定西市北部,是定西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古“丝绸之路”要塞。全区总耕地面积172.27万亩,现辖13个镇6乡和两个街道办事处317个村和居委会,总人口4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77万人。因其独特的气候和地质条件,所生产出来的马铃薯个大、色润、质优、味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2001年7月安定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评审委员会命名为“马铃薯之乡”。
小分队首先到达了这次社会调查的第一站——安定区宁远镇。镇相关领导热情接见了小分队成员,并进行了座谈。
宁远镇镇长赵怀玲介绍说,全镇以马铃薯、牧草和劳务输出三大产业为主,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近两年宁远镇发展较快,全镇结合自身特点,对马铃薯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种植,与一些龙头企业联合,抓订单,促销售,种植培育出来的马铃薯在全国大市场上都很畅销。在谈到畜牧业方面时,他说,全镇坚持“以草定畜、以畜促草、草畜并进”的原则和“标准化圈舍、草食畜良种、粗饲料调制、疫病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五配套的要求,大力推进草畜转化,走“种草、养畜、转化、增值”的高效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规定每退耕还林草5亩地,要养一只小尾寒羊,现退耕还林草2.4万亩,全镇现养羊一万两千多只,人均养殖业增收500-600元,提高养殖效益,增加经济收入,群众养畜积极性高涨。
在听取了镇长的简单介绍后,小分队又到宁远镇红土村进行了更深入的实地调查,先后走访了一些养殖大户、种植大户和一些普通农户。调查显示:畜牧业方面,在养羊协会和养畜能人的带动下,尤其是种草面积大、饲养羊牛效益好和养殖头只数适中的示范户示范带动下,配合封山禁牧舍饲养畜工程,利用人工种草面积大的优势,大力推行舍饲圈养综合配套技术,发展肉羊、肉牛产业,在肉羊产业发展上引进道塞特、瑞德欧、萨福克和特克塞尔等优良品种,开展人工受精配种技术,扩展杂交改良和良种的推广工作,全村为调整大家畜的养殖结构,还特别注重对商品牛的发展,猪、鸡的养殖现正在起步,在畜牧业良好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等;农药安全使用方面,当地农户使用的农药大部分都到指定地点购买,且并未出现因使用农药不当而中毒的情况,但在农药使用过程中,仍有一些如喷药前不戴手套、口罩,喷药后将空农药包装随意丢在田间地头等不正确的行为习惯发生;农户市场主体地位保障现状方面,当地农户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很多农户的法律意识淡薄,对相关法律如《农业法》、《农民权益保护法》等的了解甚少,应需要在加强农民文化教育方面加大力度。
下午18:00左右,小分队结束了当天的调查活动,回到住所开会并总结了一天的工作。在这一天的调查过程中,从镇上领导到普通农户都给与了热情而周到的帮助和支持,为调查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很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