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学生合唱团在西班牙的日记(一)
今天早晨,肩负着学校领导的声声关怀,肩负着全校师生的重托,中国农业大学学生合唱团一行40人告别了学校,登上了前往西班牙的飞机。刚刚唱毕的校歌依然在头脑里回荡:“今天,我们在这里奋发向上;明天,我们从这里铺开万里春光!”
在接下来的14天时间里,赴西班牙参加“第51届HABANERAS国际合唱比赛”的中国农业大学学生合唱团新闻工作部,将把合唱团的行程和感受记录下来,和一直关心爱护我校学生合唱团和学生艺术团发展的领导、老师、同学们共分享、共欢乐。就让我们从今天的故事开始:
(一)隆重的出征仪式
当学校大巴车从西校区驶入东校区大门时,早早等候在那里的党委书记瞿振元、副书记秦世成让同学们热泪盈眶。早上七点,当很多同学还在梦乡的时候,瞿书记代表学校领导为我们送行,嘱托我们注意安全,鼓励我们取得好的成绩。
这是我校学生合唱团第二次走出国门,这是我校第二支参加国际比赛的学生队伍,这是我校迈向综合型、国际化的重要标志。我们深知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我们能够体会学校领导的用心良苦。为备战此次比赛,近半年多来,学校团委的老师与我们“摸爬滚打”,在陪我们保持高强度排练任务的同时,准备工作也经常忙到凌晨才回家休息。此时此刻,除了感谢,除了继续努力,再没有什么能够表达我们心情的行动了。
(二)最漫长的一天
简单计算代表团在2005年7月20日的行程,我们突然发现这一天我们足足过了30小时。六个小时的时差,让一些习惯熬夜、感觉不必倒时差的男生有些兴奋,30小时的颠簸却让所有人倍感疲惫。西班牙天黑得很晚,晚上九点才看到夕阳——我们足足看了24个小时的太阳,夜行转程的大巴车也响起了那些以为不必倒时差的男生的鼾声。
北京的桑拿天,让人郁闷。到了转机的阿姆斯特丹,透过机场候机厅的玻璃望见零星的雨点敲打着等着我们的飞机,16℃的室外温度似乎让我们感到了海风阵阵。没想走出马德里机场既犯晕又犯困的我们着实被西班牙的烈日所震惊,我们顿时感受到了马德里的酷暑,虽已近晚上7点半,但烈日依旧炎炎,热风时时扑面,据说此时温度是40℃。
(三)“用尺划出来的”荷兰
因为团体机票较难购买,出发前几经周折,我们确定下了经济实惠的荷兰航空公司,并在荷兰转机的路线。
飞机从北京国际机场起飞,穿越蒙古国上空,飞跃西伯利亚、波罗的海,经过近十个小时的飞行,飞机降落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皇冠机场。即将降落时,我从飞机上看到了荷兰的大致风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荷兰整齐的农田及农场边缘巨大的风车。荷兰的农田就像彩色的地砖。整齐地令人惊讶,如果不是身临其境,根本无法相信看到的情形。荷兰本土面积不大,却是世界上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远观它的农田,已经可以体会出荷兰农业的发达了。
硕大的皇冠机场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然而我们足足用一个小时才从机场F座走到B座,并办理了转机手续。接下来会说“你好”、“谢谢”、“有没有刀?”的工作人员就成为大家的谈资,惊讶之余,感受到祖国强盛带给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四百年的马德里
我们于北京时间凌晨0:30(马德里当地时间下午6:30)到达了西班牙首都马德里。
西班牙这个曾经的海盗国家,在欧洲历史悠久,然而首都马德里是却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只有400多年的历史,透过机窗我们已经感到西班牙与荷兰不同奔放和热情。在机场接我们的是负责此次联络工作的当地华人吴东方先生,在他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马德里。
沿着环城公路,我们乘坐的大巴车驶入马德里市区。为了保留城市的历史风貌,马德里的城区内严格限制高层建筑,而且建筑外观不允许做任何的改变。一路上或现代或古典的建筑便顺次在我们眼前流过。从为纪念西班牙1992年加入欧共体而建造的“欧洲之门”,到皇家马德里球队的“伯纳乌球场”,再到西班牙广场和西班牙皇宫,一路上我们都无比兴奋地领略着这座西班牙的政治、经济、文化之都。
进入市区的标志是90年代初西班牙为了纪念其加入欧共体而修建的“欧洲之门”,西班牙人说,到了这里才算真正进入西班牙,进入欧洲。穿过这座高大的里“八”字形建筑,就进入了马德里的主干道,吴先生说这是马德里的“长安街”,全程7.8公里。
沿途最让我们为之一振的就是在伯纳乌球场旁的一座大厦上赫然树着“中国海尔”的标志,当时我们都激动地欢呼起来。
西班牙广场带有浓郁的殖民色彩,正面塔基上方的人物雕像记录着西班牙曾经殖民国家的人物肖像,背面喷泉17孔水道敲打着她殖民的17个国家的国徽。然而这个广场最为醒目的应该是骑士精神象征的唐吉诃德。今年恰逢世界名著《唐吉诃德》问世400周年,在西班牙广场上,我们与塞万提斯笔下最著名的人物——堂吉诃德手举长矛的雕像合影留念。
时间已近晚上9点,马德里上空的晚霞才悄然显露。我们的大巴舒缓地行驶在马德里最繁华、名为大道的商业街上,偶有堵车,但听不见鸣笛声。大道两旁店铺林立,建筑风格从18世纪向20世纪初过渡,显得传统而古典,其中不乏“麦当劳”和“肯德基”,只是装饰风格和色调与国内明显不同,这也许就是它们适应不同文化的需要吧。街上华灯渐亮,预示着马德里夜生活的开始,行人虽不多,但人人都很舒适、闲静和享受。一切都像这座传统与现代结合地极其完美的世界名城那样,显得很有文化底蕴和生活情调。
驶向城外时,我们经过了西班牙皇宫,据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年十一月访问西班牙就将在那里举行仪式和会见活动。马德里竞技足球队主场的突然出现又引起车内的一片沸腾。
(五)可爱的司机——亨利
晚饭是当地的一家华人的餐馆老板吴官义夫妇安排招待的。由于身在异乡,能看到同胞,心情显得格外亲切。到西班牙后一路随行的司机亨利同我们坐在一起,考虑到西班牙的风俗,我们按照西班牙的分餐制与他一到分享中国美食。第一次吃到猪肚的亨利赞不绝口,他教我们用刀叉分肉,我们教他如何使用筷子。
这一晚,近十个小时的夜路,我们继续乘坐他驾驶大巴车去距马德里500公里的比赛地——南部城市特拉维哈。司机弹簧座椅让有着200斤体重的亨利不停的上下摇晃,他也顺势舒服的驾驶着、享受着,他脸上一直荡漾的笑容把西班牙人对生活的热爱尽展无遗。我们把最大号的体恤衫送给他留念,他用西班牙人最真挚的祝愿让我们记在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