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不是我感动中国,而是中国感动我”——濮存昕做客我校首期“研究生科学与人文讲堂”(图文)

学生记者韩佳 王明阳 2005年05月12日 报道 浏览次数:

思锐 韩佳 熊雄 摄影


“你的眸子里闪烁的光芒深深地吸引着我,但我并不是爱你,我爱的是我逝去的青春。与年轻人交流,我总是有种由衷的感动,并乐此不疲。”5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艺副院长、著名演员濮存昕做客我校首场“研究生科学与人文讲堂”,他以这样的诗句作为开场,在连续不断的掌声和笑声中就中国的艾滋病问题、演艺生涯中的感受和成功的心态调整与我校师生进行了交流。

“对于艾滋病的恐惧源于无知。”

作为艾滋病公益大使,濮存昕曾经被评为“200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说,中国的艾滋病问题是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去解决的。作为健康的人,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艾滋病人和艾滋病的防范;而作为艾滋病人,因为心理压力而不敢面对现实甚至成为社会的对立面,是导致疾病蔓延的一大原因。“如果每个被感染的人都能说出,感染到我为止,那么中国的艾滋病就不是问题。”

有人问他当初为什么会接受这样一个工作,他说:“对于艾滋病的恐惧来源于无知。”当他了解了有关于防治艾滋病的知识以及艾滋病传染的三种渠道之后,便毅然决定接受这项工作。在担任公益大使的5年中,濮存昕见到了无数的被感染者在痛苦的挣扎,也见到无数的志愿者在默默地奉献,这使他深受感动。他说:“不是我感动中国,而是中国感动我。”

当提及担任公益大使的5年中,让他感触最深的事情,他提到95年发生在中原省份集中时间、集中地点、集中人群的大面积卖血感染事件。“必须救助农民!”他痛心的说。“知识是战胜艾滋病的根本武器。”作为大学生现在的责任就是不断的积累知识,传播艾滋病的预防方法,不要歧视他们。

作为全国政协代表,他特别关注教育的问题,尤其提到农村免费教育的设想;作为环境保护公益大使,他提出了“尊重非人类自然”的环保理念;在投身公益事业的过程中,他特别介绍了“五一”期间与我校研究生志愿者合作帮助全国关工委开展的“艾滋病儿童爱心家庭领养活动”,高度赞扬了农大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我希望60岁时还在进步”

在濮存昕的演艺生涯中,他塑造了很多广大观众喜爱的角色。在被问到最喜欢自己的那一个角色时,他坦言每一个角色都是他最喜欢的角色。“这些角色都是我生命过程中、艺术生涯中,很认真的、很负责任的、真情的流露。”他把这种真诚称为自己演艺生涯上不断前进的动力。他引用已故著名表演艺术家英若诚先生的话:好的演员应该是液体那样随物赋形,而不应该是固体的固步自封,不应该被积习所束缚,而应该是平常、透彻、随性、容易交流的人。

“我希望60岁时还在进步。这样才能保持轻松,不为名利所累。”濮存昕将自己饰演弘一大师过程中所感悟到人生哲学和佛学相结合,以很多颇具禅性的感悟与师生们共飨。

濮存昕说自己现在喜欢演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的角色,例如刚刚拍完的一部电影《鲁迅》,“一是给自己增加一种经历,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挑,同时在饰演的这些人物的过程中能够从他们的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我从小学六年级以后就没上过学,正好赶上‘上山下乡’。你们要好好珍惜在大学里的时光,多读书,多积累,人生是需要不断进步的。”虽然濮存昕没怎么上过学,但他在平时演戏和读书时的积累,积淀了很深厚的文化底蕴。他在讲座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学素养以及广博的知识,使台下师生深深地为之折服。

“复0状态哲学”和“注意力素质”

濮存昕坦诚地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地“复0哲学”,他说,要爆发就必须有坐力。“为什么有的演员演不好?因为他没有,所以拼命想有,结果落入俗套。一个人一定要有“复0”的状态。”他说“原生态是艺术的一个境界。”无论是演艺事业还是与人相处中,这种放松的原生态都很重要。包括在学生考试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复0”,放松自己;而在平时的学习中则应当努力去积累,做好准备。

对于自己如何在短时间内面对银幕和舞台上形形色色,性格各异的角色的转换,他以“风荡疏竹,风过叶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水不留影;故君子事来,心显现事;去,而心遂空”来解释注意力素质。“永远在积极地准备着,就会非常快地进入状态,投入不同地角色。”他说:“注意力素质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增加的素质。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就要把注意力全部集中过去,不要想别的事情。做完这件事再把注意力投入到下面的事情上,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在讲座的最后,濮存昕谈到由于自己的父亲就是北京人艺的演员、导演,所以自己在小的时候就得以接触一些大艺术家和大知识分子,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自己日后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他说:“中国农业大学创造了很好的平台让在座的各位有机会和了不起的大知识分子和艺术家进行交流,这种人文的滋养是无价的。”他激情澎湃地朗诵了现代诗人郭小川的《祝酒歌》结束了本场讲座。

本次讲坛由研究生院主办,党委副书记秦世成、研究生院招生与学生工作处处长王国升、研究生团委书记侯云鹏等与我校1000余名师生一起参加了讲坛。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