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赠送我校精品书籍《中华再造善本》
思锐 2005年03月25日 报道
浏览次数:
日前,我校图书馆收到教育部第一批线装古籍珍贵赠书——《中华再造善本》。经清点,其中包括经、史、子、集四部共计250种,393函,2333册,第二、三批将陆续到馆。
善本概念最早出现在宋代,是指版刻书籍的精品。善就是好的意思,“善本”的原始内涵是指那些版刻古籍中的校刊好、装帧好、时代久、流传少,具有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书籍。雕版印刷前的简册、帛书、纸抄书,之后的活字印刷书从原始意义上说都不能说是善本。但是现在也有人将泥、木、铜活字印本、几色套印本、绘图本以至用短版、拱花方法的印刷本中的精品也叫善本,如雍、乾两朝因大兴文字狱遭毁禁而幸存下来的非版刻书籍,经名人批校、题识和书跋的古书,稀少珍贵的手抄本等。
为继承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促进和扩大古籍善本的学术研究,增进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教育部实施《中华再造善本》进校园的计划。
《中华再造善本》是利用现代出版印刷技术,将分藏于我国各地各种机构的珍贵古籍、善本有计划、大规模地复制出版,合理地保护、开发和利用,继绝存真,使珍稀的孤本、善本,化身千百,为学界所用。《中华再造善本》全书收录图书750种,书价为300万元人民币。在全套图书中有国内最好的古籍善本、珍本,按唐宋篇、金元篇及少量明清篇的体例编辑。目前已出版第一批共计250种,陆续向国家100所重点大学赠予。
《中华再造善本》进校园是我校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图书馆将对“再造善本”集中统一管理,按照保护和开发并用的原则,从古籍查阅、参考咨询、光盘数据库检索、互联网查询等方面,为广大师生提供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优质的服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