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我校“新兽药替米考星及其制剂的研制和产业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图文)

2005年12月02日 浏览次数:

科技处 供图


11月28日,我校动物医学院沈建忠教授主持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新兽药研制与抗药性检测、消除技术研究”中的子课题“新兽药替米考星及其制剂的研制和产业化”(2004BA514A15-02)和“新兽药替米考星的研制”(2002BA514A-17-03)通过了成果鉴定。以华南农业大学陈杖榴教授为主任的鉴定委员会在认真审阅了鉴定材料和相关资料,听取了课题组汇报,并进行质疑后,一致认为该项目设计合理,技术路线可行,采用技术手段先进,技术资料完整可靠,替米考星及其制剂属国内首创,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是由我校和山东济兴医化(集团)有限公司济宁兽药厂共同承担完成的。

替米考星是一种由泰乐菌素半合成的大环内脂类畜禽专用抗生素,主要用于动物由敏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特别是畜禽的呼吸道感染。它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抗菌普很广,与临床常用的其他抗生素之间无交叉抗药。主要用于治疗胸膜肺炎防线杆菌、巴氏杆菌及支原体引起的感染。

呼吸道感染诱发的疾病为当今危害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而目前用于防治此类疾病的有效药物很少,主要是采用大环内脂类药物泰乐菌素。但泰乐菌素实际是用于治疗。而不能用于预防,并且用量大,时间长易于产生抗药性,替米考星正是替代泰乐菌素的一种新药。

替米考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英国Elanco公司开发成功,并被批准于,临床应用。但国内尚无替米考星的研究报道。

我校沈建忠教授等带领课题组与山东济兴医化(集团)有限公司济宁兽药厂合作,通过对替米考星的化学合成路线和生产工艺改进和优化,在国内率先合成出了替米考星,收率达83.3%;经结构确证,与国外标准品结构一致;

并随即对替米考星原料药、预混剂、溶液剂和注射剂进行了稳定性试验,合成的替米考星产品保存期达到2年;课题组在进一步对替米考星预混剂、溶液剂、注射剂进行了靶动物体内药代动力学和临床药效的研究、提出了合理的给药方案,并在国内饲养条件下进行了替米考星及其制剂在靶动物体内残留消除规律研究,提出了休药期。

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表了9篇学术论文,其中3篇被SCI收录;课题组在国内率先完成替米考星原料药及其制剂申报所需的资料,最早获得了农业部4个新兽药证书和产品批准文号;并开始实现产业化,业已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鉴定委员会的专家在鉴定意见中指出,替米考星的研制即对其药理学、毒理学、临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化开发也已取得一定成效,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大对该项目的支持,尽快大规模生产和应用,满足我国畜牧养殖业生产的需求。

农业部畜牧业司行业与科技发展处处长刘继业、农业部兽医局综合处副处长秦德超、农业部兽医局药政处副处长盛国贤、农业部畜牧业司行业于科技发展处叶树林等参加会议,我校动物医学院院长汪明教授出席并致欢迎辞。

鉴定会由农业部委托我校科技处主持。

责任编辑:科技处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