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动物科技学院重视本科生教学 吴常信院士主持《动物遗传学》课程改革

动科记者站 2005年11月22日 报道 浏览次数:
作为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重点课程之一的《动物遗传学》,一直受到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同学们的普遍欢迎。为适应现代遗传学研究发展的需要,在吴常信院士的主持下,动物科技学院将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形式、授课方法、教材内容进行全面改革,力争在近年内把该课程建设成精品课程。

重实验 边做边学

动物遗传学包括三部分:基础理论、分子遗传学和数量遗传学。目前基础理论部分所占课时较多,而同学们在高中时早已学过像细胞分裂、孟德尔遗传定律等内容,课上再讲一遍没有意义。现行的理论课和实验课分开教学,容易造成两次课上重复同样的内容,降低了讲课效率。因此,改革后的遗传课将以实验的形式帮助同学们复习基础理论知识,而把授课重点放在与实践结合更紧密的分子遗传学和数量遗传学方面。总之,要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让学生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使课程教学跟上现代遗传学的发展。

分子遗传学部分的学习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在实验中边做边学,为此学院将增加实验课时和完善实验室设备作为此次改革的重点。为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能掌握更多先进的分子遗传实验操作技能,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在即将建成的新实验室中,学生可直接接触到PCR仪、凝胶成像仪等以往只能在书本上了解的先进科研设备。学生的上课课时在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实验课时将由原8学时增加到12学时,讲课课时由原40学时减为36学时。

强师资 院士授课

2006年春季,动物科技学院前任院长、中科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吴常信将为本科生开课,亲自讲授《动物遗传学》,传授数量和群体遗传学部分的知识。

消息传来,同学们兴奋不已。有同学产生疑问,不敢相信自己有机会聆听院士的讲课。吴先生却很平静地说:“讲课是教师的天职。遗传学是我进入农大以来教授的第一门课,而且这门课的教学经验是在我的恩师吴仲贤先生的言传身教下,一点点摸索出来的,所以我对这门课有很深的感情,希望它能够越办越好。”

吴院士前几年一直担任本科生的教学工作,但后来为了给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而主动退下来。“我一直认为教学是一门艺术,所以很热爱它,而且作为教师,就应该重视教学。”吴先生表示,如果协调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学非但不会影响科研,反而还会互相促进。

据悉,傅金恋和邓学梅两位老师将负责基础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部分的教学任务,实验课将由任课老师和白丽华实验师共同承担,强大的师资阵容,将为此次课程改革提供有利的保障。

大改小 增强互动

为保证教学质量,达到最佳授课效果,学院将改革前全年级统一授课的大班改成分班教学的小班,以增强课堂上的互动交流。2006年春季上课的四个自然班约120人,将分成两个班,每班60人;实验课分为6组,每组20人。

大改小、增加互动的授课方式将为此次改革注入活力。授课老师表示:“虽然分班教学会加大老师一倍的工作量,但只要对改革教学有利,责无旁贷。一学期的两次教学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从而能尽快提高教学质量。”

新教材 打好基础

目前,动物遗传学教材的内容对本科生有难度,因此针对学生反映的授课与教材不统一的问题,动物遗传学教学组将结合动物科学专业和本科教学的特点,计划申请由高教出版社出版一本与高中课本既有衔接又有区别,以现代遗传学为介绍重点的新教材《动物遗传学》,此书将由吴常信教授主编,傅金恋、邓学梅以及4-5个兄弟院校的老师共同参加编写。2006-2007年完成初稿的同时试讲新教材,新教材预计2008年出版。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