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我校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鲜切花综合保鲜技术”项目成果顺利通过鉴定

2004年09月10日 浏览次数:
8月31日由我校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观赏园艺系高俊平教授主持,我校与云南省农科院、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云南云花联合运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共同完成的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鲜切花综合保鲜技术课题顺利通过专家鉴定。

受教育部委托,鉴定会由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处处长龚元石主持,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方智远院士担任主席,委员由来自花卉栽培、花卉育种以及采后保鲜领域的知名专家组成。专家们一致认为:“鲜切花综合保鲜技术”课题组针对我国鲜切花流通领域技术落后,流通损耗严重的关键问题,抓住了我国鲜切花产业发展的问题关键。该项集成技术的示范实施,使我国鲜切花生产已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发生了更本性的转变,在切花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从技术集成到示范基地建设,全面提高了切花流通质量,流通损耗由原来的高于40%降低到15%,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认为该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鲜切花真空预冷中的补水与预处理液吸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是世界花卉生产大国,面积已达43万公顷,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2.4万公顷,年产量达67亿枝。但长期以来优质鲜切花所占比重较低、效益差,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鲜切花生产和流通领域技术落后,损耗严重。该成果基于国内外花卉市场需求及各种鲜切花的开花特征和采后用途,用图谱和文字制定了月季等22种鲜切花的采收标准;制定了20种大宗鲜切花质量等级标准。自主开发了10种鲜切花保鲜剂、真空预冷补水技术、以及鲜切花综合保鲜技术,共申请发明专利12项。技术成果系统集成了月季等10种大宗鲜切花运销综合保鲜技术规程。核心技术包括适期采收、严格分级、保鲜剂处理、预冷(不同的预冷方式结合保鲜剂吸收)、保冷(隔热材料和蓄冷剂选择)、自发气调包装、去除有害气体、低温贮运等。该规程可操作性强、图文并茂、容易掌握;既可用于高品质、高投入、高效益的国际出口运销保鲜,又可用于高品质、低投入、高效益的国内运销保鲜。

本研究产、学、研相结合,项目实施期间,累计建立示范基地35个,示范辐射面积10000多亩,累计举办35期培训班,培训人员7300多人次,为云南乃至全国的鲜切花采后处理和质量控制储备了人才和技术,为鲜切花产业全面升级换代,实现鲜切花标准化生产、适时采收、严格分级、综合保鲜、优质优价的产销模式,促进我国鲜切花产业全面的升级换代奠定基础。

与会专家建议进一步将该技术在全国鲜切花产地加大推广应用力度,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责任编辑: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分享到:
标签: